顺天府衙将停尸房的女尸,以及他们所掌握的证据全部移交给了刑部。
更为详细的卷宗也到了三司手中。
顺天府的诸多官员,特别是顺天府尹赵德荣猛松了一口气,烫手的山芋已经出去了。
天子也在密切关注着此事,而李太后派遣周福前去刑部的事情,朱翊钧也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过问。
还不知道周福,太后要用什么手段,去左右海瑞,但,朱翊钧早早的就下了定论。
他不行。
多年之前,满朝文武加上世宗皇帝,都不行的事情。
一个人微言轻的太监,即便背后站着李太后。
他也改变不了事情发展的轨迹。
当李文贵进入刑部大牢后,海瑞差人在各处张贴告示。
告示:夫国法者,所以弼教防奸,维持世道者也。近有武清侯府之子李文贵,于辇毂之下,肆行无忌。竟敢抢夺民女,供其淫乐,致无辜女子命丧黄泉,此等恶行,天人共愤。
今三司奉旨,将于三日后,即十九日巳时,于刑部大堂会审李文贵,以正国法。
自告示张贴之日起三日内,凡遭李文贵欺凌、迫害者,无论士农工商,皆可赴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递状鸣冤。三司必详加审理,整合罪证。待会审之日,将其罪行一一公示,依律定罪,以儆效尤。
望百姓知悉,勿得隐匿……
在告示的最下方,有着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司印。
告示每贴到一处,瞬间便如磁石般吸引了众多百姓,大家纷纷涌上前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聚着。
本就热闹的京城街道,因这告示更添几分喧嚣,知道此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识字的人,认识字的人看。
而此时,正在游学的孙承宗带着书童正路过此处。
书童生性好奇,到处东张西望,忽然,他发现在天桥边,有艺人正吹着唢呐,曲调悠扬,十分好听。
书童不禁咋舌,对孙承宗说道:“公子,您瞧瞧,这北京可就是有意思,在咱们村,每次听这唢呐声,都得赔上一条人命呢。”
孙承宗微微一笑:“这唢呐本就是乐器之首,有人在这里吹奏也很正常,海赔上一条人命,没见过世面,京城繁华,各类玩意儿多着呢。除了唢呐,还有胡琴等诸多乐器演奏,花样百出。等晚上,等咱们安定下来,我再带你出来转转,便知京城的妙处。”
两人一路说着,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贴榜的位置。
孙承宗与书童远远就瞧见一群人围得水泄不通。
孙承宗眉头一挑,对书童说:“走,去看看。”
他们费力地挤到人群之中,只见墙上张贴的正是关于李文贵一案的告示。
孙承宗定睛细看,了解了告示内容后,心中颇为振奋。
他深知此类权贵恶行若能得到严惩,乃是百姓之福、社稷之幸。
孙承宗虽然现在就十七八岁,但从小就心怀家国,看到这种事情,他怎能不兴奋,欣喜。
而书童却不知道怎么回事。
可能是因为高兴,孙承宗兴致也来了,他又不禁苦笑着转过头,对身旁的书童说道:“你瞧瞧,这北京城看似繁华无比,可有些事跟你们村也一样啊。想听个唢呐,嘿,还真他妈得赔条人命。”
说罢,他笑着微微摇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与期许。
无奈于世间不公之事时有发生,期许着此次能真正将奸佞之人绳之以法,可为塑造大明朗朗乾坤,而迈出崭新的一步……
而书童却是稍稍一愣,自己这温文尔雅的公子,怎么还说真他妈的,这样粗俗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