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是朝廷重臣,对朝廷的事情,看的也明白。
此时,他辅佐的这位君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人君典范,对于胡宗宪来说,能在嘉靖年活下来,一直工作到现在,是他自己的幸运。
“古之圣王,皆以民为本,爱民如子。陛下此举,正是践行君爱民之道。国舅仗着太后之势,若肆意妄为而不被惩处,律法便如同虚设,民心必将离散……”
“如今陛下坚决彻查,这是在向天下宣告,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天子与庶民同罪,如此,方能让百姓信服……”
“陛下如此贤明,你啊,唯有更加尽心竭力,守好边疆,方能不负陛下的信任,我啊,也好好的做这个兵部尚书,唯有如此,才报君恩啊。”
不仅仅是胡宗宪。
满朝文武的内心,也都是有些触动的。
家天下的时代。
即便朱翊钧在朝会上,当众驳斥了海瑞,也是人之常情,这些官员们,也会尽心尽力遮遮掩掩……
在今日朝会之上,海瑞上奏的时候,时机是很不对的。
年轻的皇帝,前脚刚说着自己多么多么的爱民如子,官员们恭维的声音还没有落下。
海瑞就走了出来,对皇帝陛下说,你舅舅可不爱民如子。
若是换作了常人,这样被“打脸”,心里面都多少会有些怒火。
可皇帝陛下的胸襟,陛下的决心,以及陛下始终贯穿自己治国理念的作为。
深深折服了今日早朝的官员。
就算是在文官群体中,大明朝第一圣君,孝宗皇帝陛下,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处理的也不会比当今陛下好。
………………
老天的脸说变就变。
刚刚还好的天气,转眼间,便变得阴沉沉的,厚重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海瑞身着官服,神色冷峻,带着刑部的衙役兵丁,步伐坚定地朝着武清侯府走去。
而这个时候顺天府的人已经奉命撤离。
侯府的大门紧闭,海瑞身旁的衙役上前用力叩响门环。“咚咚咚”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不多时,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露出一个下人警惕的脸。
看到海瑞等人,下人脸色一变,试图阻拦。“你们是什么人?”
不过士兵衙役也没有多少的废话,在门一打开,便纷纷上前,一拥而尽。
“侯府也是你们能随意闯的!”下人大声叫嚷着,可却没有人应他的话。
而七八个护院也在这个时候冲了出来,想要阻挡官兵。
海瑞神色未动,只是轻轻一挥手,身后的士兵们如猛虎般冲上前去,迅速将几个奴仆控制在一旁。
海瑞迈着沉稳的步伐,径直走进侯府。
这时,李伟从府内匆匆赶来,看到海瑞,微微一怔,随即说道:“海都御史,您此来何事啊?”
海瑞见状,朝着李伟拱手行礼,态度虽客气,但不失威严:“武清侯,海瑞有礼了。”
毕竟李伟身为太后的父亲,大明的国丈,海瑞出于礼数,还是给予了应有的尊重。
况且,据海瑞所知,李伟本身并未犯下什么过错,一切事端皆是他那不孝子李文贵所为……
而李伟也赶忙还礼……
海瑞拱手问道:“敢问武清侯,李文贵何在?”
李伟听完,神色一黯,轻轻叹了口气:“海都御史,您来寻我儿,是有何事啊?”
海瑞神色严肃,语气坚定:“有些事情,需要他到刑部大牢走一趟。”
李伟又是一声长叹,无奈地说道:“唉,我就知道这孽子早晚要闯出大祸,不过,海都御史,您来晚了……”
“怎么,畏罪自杀。”海瑞看着李伟,一脸严肃的说道。
“不,不是畏罪自杀,只是脑子这里好像出了什么问题,自从过完年,就一直念叨着有鬼魂缠着他,又打又骂的,我啊,也没有办法,便将他捆在了房中。”
听着李伟的话,海瑞脸色没有丝毫波动。
装疯卖傻,偷梁换柱,这是权贵们屡试不爽的招数。
不过,不管真疯假疯,在海瑞这里,结果是已经定下来了。
“既然,都御史要带走我儿,我啊,也不阻拦,随我来。”说罢,李伟转身,带着海瑞朝着李文贵的住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