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也是李成梁,戚继光离开京师的日子。
不过,他们两个人离开京师,本应是朝中的热点,但此时,风头显然被武清侯府李文贵给压过去了。
京师地区的热榜第一被抢了。
李成梁,戚继光两人被允许元宵之后,离京,又被允许今日可不与早朝,让他们各自收拾。
李成梁早早的收拾完了后,便在驿站中稍等片刻。
按照之前的约定,旧部和老相识们会前来相送。
像张学颜,他们在辽东并肩作战六七年,京师还有一众将领官员,都与他在辽东共过事情,今日说好,都会来送他。
情可左等右等,预定出发的时间快到了,却仍不见一人踪影。
李成梁满心疑惑,忍不住问身旁的亲兵:“这是怎么回事?我和张尚书,以及诸多好友他们都约好了,咋到这时候,一个人都没来?”
亲兵原本不知,收拾好了东西 ,为何自家将军还是稳如泰山的坐着。
听完李成梁的话后,也算是反应了过来。
“估摸着他们太忙了吧。”
李成梁也是惊弓之鸟,一听太忙了,多少有些害怕。
“你怎么知道他们忙的。”
“将军,听说啊,武清侯之子犯了国法,就是当今太后的亲弟弟啊。今儿海瑞当着众人的面弹劾他,陛下也当众下旨,要三司会审给他定罪呢,这么大的事情,那些官员们自然忙碌。”
李成梁闻言,脸色骤变,震惊道:“你说什么?这等大事,你如何得知?”
亲兵赶忙回道:“大街小巷都传遍了,小的刚刚派人出去买烧饼,那人回来告诉我的。小的不敢轻信,还特意自己跑去打听,确实属实。”
“大街小巷都在传?”
“是啊,将军,你还真别说,京师就是京师啊,当真是一点秘密都没有,这消息传的速度,可比沈阳城快多了。”这亲兵好像也沉寂在吃瓜的快乐中。
李成梁听完,不耐烦的朝着亲兵挥了挥手,让他先行退下。
而亲兵授意,低下头,离开了房间。
李成梁心中一阵发慌。
他原本就对天子畏惧,在遇到这种事情后,畏惧之心更甚了。
少年天子,不怕外臣,不怕外将,理应怕自己的母亲吧。
好家伙。
他的母亲他也不怕。
这治亲舅舅的罪,都不跟太后商量,杀自己,岂不是眼皮连抬都不抬一下。
这年轻皇帝的手段和魄力,远超他的想象。
原本在他心中,皇帝虽贵为天子,但太后的影响力必然不容小觑。
可如今看来,这位年轻帝王似乎有着自己的强硬主张……强硬到,连太后都要退避三尺。
李成梁心里七上八下,他也不知道他在慌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这位年轻皇帝的认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多了更加的敬畏……
李成梁又等了片刻。
张学颜等人的派过来的代表也到了。
他们确实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过来相送了,来人也将诸多官员的歉意带到,而李成梁也都一一表示理解……
戚继光是从兵部尚书胡宗宪这里得知的事情。
而胡宗宪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在朝会结束之后,便直接来到了戚继光的住处,前来送别。
戚继光得知皇帝陛下下令三司严审国舅李文贵的安排后,不禁微微一怔,旋即长叹一口气。
“尚书大人,”戚继光转头看向胡宗宪,神情中满是感慨,“陛下此举,实乃英明之至啊。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深知此理,以国法为重,不避亲疏,严惩国舅这等触犯律法之人,实乃大快人心。”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继续说道:“想我等在外戍边,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所求者何?”
“不过是国泰民安,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能河清海晏。而朝堂之上的清明公正,便是我等戍边将士安心御敌的底气所在。陛下如此作为,让边关将士知晓也是大为宽慰啊。”
“不论身处何位,只要犯了国法,皆不能逃脱惩处。这不仅是对大明律的尊崇,更是对天下百姓的承诺,对我等戍边儿郎的慰藉。”
胡宗宪微微点头。
胡宗宪是经历过世宗皇帝时期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