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修炼三个时辰的他,并没有感觉到疲惫,反而舒爽无比。
他照常的吃过早饭,发现自己的食量比平常多了许多。
这是因为成为修士的原因。
纵使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感灵境初期的小修士,但灵气也开始洗涤他的身体,使他的体质增强。
变得更加强大的身体,自然需要吃比原来更多的食物来获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器官的运行。
玉玄黄也不担心自己会吃不饱,一是自己背后有村民们的支持,二是自己成为修士,上山打猎采果自然不在话下。
来到书院,玉才秀正坐在教堂课桌前翻阅今天要讲的内容。
此时,他有些明白,为什么众多的文学大家都要开堂讲课。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传承自身的学说,让自己有机会名列千古。
第二点是讲解也是学习的另一种途径能够印证自身的学问。
第三点是学生一般比老师的年龄更小,思维更加广泛,虽然有时天马行空,但也能提供不错的灵感,为自身的前进提供帮助。
第四点便是能汇聚到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运用头脑风暴法来学习。
玉才秀见玉玄黄进来,便按照常理,先考察学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者何解?”
“已,停止之意。君子的学习不可以停止,我认为还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蓝者何解?”
“青,即靛青,蓝,即蓝草。从蓝草中的取出的靛青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我以为韩退之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为此矣。”
“圣人无常师。常者,何解?”
“常,即固定。《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书人,应当以天地万物为师,为己身,为家国天下,为万事谋利,更应多多学习,是谓无常也。”
玉才秀又考察了几个问题,玉玄黄的每一个回答都令他十分满意。
其中,对白马非马的解释令他茅塞大开。
“白马非马,马者,形也,白马,色也。行色不一,故白马非马。然白马亦是马,以常人思绪得之,可得也。”
一番回答,不仅让玉才秀有所收获,也让玉玄黄感受到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对自己记忆的东西也变得更加清晰。
提问完后,穿着一身褐色衣服的玉林也到了。
玉林进来,先是行了一礼,然后来到玉才秀的身边,神情有些紧张。
按照惯例,玉才秀自然也提问了他。
只不过他回答的远远不如玉玄黄,说话也磕磕绊绊。
当提问完玉林之后,班中的二十一人已全部到齐。
玉才秀整顿了一下衣裳,拿起书起身就开始讲课。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中午。
院子中看着节节挺拔的青竹,又心中默念了一遍玉才秀在一旁木板上写着的“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让玉玄黄突然有些意识到,无论是常人还是修士,一颗坚韧挺拔的道心都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