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它就像是公正的制裁者一般,平等的减去众生的光阴。
没有人能够躲过它的制裁。
从养玉私塾建立至今,已经有三个月了。
此时,养玉私塾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用桃木制作的牌匾,上书“养玉院”三个大字。
门旁两侧正是同样以桃木为载体承载着当初玉才秀写的对联。
左上书“植桃李以期天下满”,右上书“啄玉石待君子成”。
雕工精湛无比,每一刀、每一凿都蕴含着雕刻者无尽的心血和精力。从整体来看,雕像线条流畅自然,比例协调得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在养玉私塾度过的这三个月,玉玄黄可谓是收获十足,首先是将《千字文》全部学会,有了可以看懂《天地玄黄诀》的底气,其次玉玄黄开始学习《千家诗》。
《千家诗》所选的诗歌大多是本朝和前朝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有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等。
同时它广泛地反映了本朝和前朝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因此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同时也受到了本朝读书人和执政者的重视。
千家诗为四卷本,共有诗人122家,203首诗。其中前朝147家,本朝56家。都是律诗和绝句。
说实话,玉玄黄的自身悟性确实惊人,一个月彻底学会《千字文》,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千家诗》,在未入门的情况下自作了一首打油诗。
“叶落蝉不鸣,金光满天映。细闻田间语,知是农忙时。”
虽然这首诗过于直白且没有平仄,但胜在朗朗上口,用“叶落”“金光”来铺垫“田间语”和“农忙”,从侧面衬托出秋季农民因丰收而喜悦的这一情景。
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作诗有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
玉才秀此时下了真正的决心要帮助玉玄黄走上仕途。
虽然玉玄黄无心仕途,但看到玉才秀的帮助也是十分感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报答老师。
教堂之上,玉才秀正讲道:“天地苍苍,宇宙茫茫。天地之大,人如同蜉蝣一般渺小。人体本弱,但先人善假于物,以兵器之锐利,斩荆棘,驱猛兽。更有一代天骄明悟武道,锻体炼劲,成就先天宗师,伟力归于自身,可分江断河。只可惜穷文富武,没有好的出身和天赋,想要在武道之上取得成就根本不可能,因此就算我大魏今日之昌盛,明年上的在世宗师也不过两掌之数。”
“尔等今日有缘文道,一定要砥砺前行,日夜苦读,考取功名,就算是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也不要忘记吃水不忘挖水人之理,回馈家长。可懂?”
下方的孩童大声道:“懂了,先生!”
玉才秀轻嗯一声,在他看来,未来能够在仕途取得成就的唯有三人,分别是天赋异禀且好学苦读的玉玄黄,同样天赋异禀却好玩的玉尘,头脑愚钝却苦学的玉林。
当然,现在的他并不会对他们有所区别,当一年过后,玉才秀真正的确认谁能成为读书人,他才会进行资源倾斜。
毕竟狼多肉少,只有将资源倾斜于更有资格者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获得最佳的回报。
说完这些,玉才秀又说道:“尔等以为,生灵之本是为何?”
在座孩童皆陷入思考,什么是生灵之本呢?
玉才秀见玉玄黄眼中隐隐震动,便叫玉玄黄回答:“玄黄,你有何见解?”
玉玄黄起身,先是行了一礼,后道:“玄黄以为,玄黄乃是生灵根本,生灵乃玄黄外化,生灵就是由玄黄形成的。正所谓盘古开天地,浊气下沉为地,清气上浮为天,生灵无非由躯体和灵魂两部分而成,当生灵之清气大于浊气之时,生灵可亲近天道,当浊气大于清气之时,可亲近地道,当两者平衡之时,可亲近人道。”
说罢,玉玄黄看向玉才秀,在得到玉才秀的点头认可后才坐下。
玉才秀又让玉尘回答。
玉尘答道:“老师,我以为五行是生灵之本。五行乃是天地构成的基础。五行相生符合万物复苏生长,五行相灭符合万物衰败死亡。”
玉才秀听玉尘说完,点了点头,让其坐下,接着又让玉林回答。
玉林答道:“老师,我以为轮回为生灵之本。无论是个人的出生和死亡,还是王朝的建立和毁灭都符合轮回之理,我没有除我们人族之外建立王朝的生灵,但想到天地之大,无所不有。也觉得轮回为所有种族生灵之本。”
玉才秀点了点头,同样让其坐下。
又让几个人回答了一番,让缓缓说道:“尔等回答虽不成章法,但有了个体的想法就是好事。”
“为师见解未必正确,尔等只做参考。”
“为师以为,生灵之本为阴阳。最简单最直接的便是无数种族的雄雌之别,此为阴阳之道的最直接外化之表现。其次为肉体与灵魂。肉身为阳,为阴之灵魂的渡世之筏,正因为肉身的阻挡才使得至刚至纯的太阳神火无法消灭潜藏在肉身中的灵魂。且无论何等生灵,出生时皆为外浊内清,随着逐渐长大,世间浊气侵蚀躯体和灵魂,使得自身沉迷,若是识得圣人道法自然能保持自身清明,若无,则沉迷于世间混沌之中。”
“这就是为师的见解,记住,只能当作参考。真正的答案永远是你们经过实践之后才能获得的。”
在场人领悟一番,又听到玉才秀说道:“尔等可知圣人?”
“何谓圣人?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克己复礼之人。能够做到拥有非凡的智慧却用来救世之人为圣人。春秋时期,儒圣孔子行走诸侯国,宣传儒家思想,编撰《春秋》《尚书》等著作。为我夏土作出巨大贡献,后世称之为圣。”
玉才秀的讲课让在场人沉迷,孩子的思绪被玉才秀拉到了那个时代,想象着孔子这位圣人到底有多么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