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汤鸣说:“这是我给自己准备的午饭。”
“不是新品吗?”
“不是。”
新品八字还没一撇呢。
两人眼巴巴地盯着面团:“那汤老板,你介意分我一小碗尝尝吗?只要是你的手艺,我都喜欢!”
鸭王补充:“我们愿意付钱。”
“介意。”
汤鸣摇头,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好吧……”
两人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
鲍友明望着锅里热气腾腾的茶叶蛋,咬咬牙,又提出了一个请求:“汤老板,我能从外面买碗面,在你这里吃吗?放心,餐位费我会给的。”
汤鸣:……
最终,他还是答应了两人的请求。
不过没收餐位费。
两人立刻跑到隔壁要了一碗面条,端进店里。
一边闻着茶叶蛋的香气,一边哧溜哧溜地吃着面条。
这一幕有点怪异。
汤鸣起初有些不自在,但当他全心投入到案板上的面团时,一切外界干扰都不存在了。
揉!
不停地揉!
用力地揉!
面条要想筋道,除了加盐和鸡蛋,就只能靠揉!
可能是因为有了白案功夫的加持,汤鸣对面团的要求近乎偏执。
两个拳头大小的面团,横着揉,竖着揉,斜着揉……
全方位无死角地揉,一点不放过。
原本就细腻的面团,在他恰到好处的揉捏下,变得更加细腻。
鲍友明两人停下筷子,看着汤老板快速而富有节奏的揉面动作,仿佛在观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
这样揉了大约十分钟,汤鸣才停下来。
看着案板上那块完好无损,连一丝褶皱都没有的面团,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面团?”
两人看得入迷,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汤鸣说这是块羊脂白玉他们也会信。
面团揉好,接下来就是制面环节。
制面方法多样,取决于你想做什么面。
扯面,刀削面,还是手擀面?
都不是。
汤鸣要做的是拉面。
拉面是个既需力量又讲技巧的活。
力气小了,面甩不开也不均匀。
力气大了,容易把面甩断。
汤鸣上中学时,学校旁边有家拉面馆。
每天放学都能看到老板站在门口,双手提着面团上下甩动。
每次面团从上落下,敲击在不锈钢案板上,都会发出“砰砰砰”的声响。
那时汤鸣觉得那位老板肯定有过人之处。
他先把面团揉成条状,抓住两端,在空中轻轻上下摆动。
摆动时,面团自身的重量加上惯性,使得长条面团得到极大延伸。
来回三次,手中的面条已延伸至三十厘米。
如果是街头的兰州拉面,还得在面团上抹层油。
但汤鸣不需要,他要做的是清汤挂面。
抹油虽然能让面条更容易拉开,但对于清淡的清汤挂面来说,就显得过于油腻了。
“啪!”
一声轻响。
这是已具雏形的面条,落下后拍打在案板上的声音。
当面条被拉至半米长时,汤鸣将两端合并,继续甩面。
“啪!”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