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开始前,教官们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坦克的构造和操作要领。海鸥听得非常认真,他努力记住每一个细节,生怕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当他爬上坦克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坦克的庞大和威严。他坐在驾驶座上,手中紧握着操纵杆,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海鸥启动了坦克。坦克的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履带开始转动。海鸥小心翼翼地操纵着坦克,感受着它的力量和速度。他逐渐适应了坦克的操作,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动作。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海鸥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坦克的驾驶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容易,需要精确的操作和协调的配合。他不断地出现失误,不是撞到障碍物上,就是偏离了预定路线。每一次失误都让他感到沮丧和自责,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练习。
汽车的方向操控是依靠方向盘,而坦克的方向操控则是靠两个驾驶杆,这让初次接触坦克驾驶的人感到格外新奇与挑战。特别是坦克转弯时,对驾驶杆的操控一定要和油门大小完美结合才行,不然的话驾驶杆就如同虚设,也就是说油门和驾驶杆结合不好,仅仅是盲目地推拉驾驶杆,坦克根本无法按照预期转弯。刚开始实装训练时,大部分人就是因为无法精准地掌握这两者之间的配合,所以经常有人驾驶坦克出现各种意外状况,比如冲出跑道、冲向人群、冲向建筑物等等。
海鸥曾经也遭遇过一次这样惊心动魄的情况。那是他们刚学实装驾驶的第二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们的教员就让海鸥把坦克开出车库,开到训练场去。当时的海鸥心里别提有多忐忑了,他是一点信心也没有,因为确实还没有完全掌握动作要领,而且前一天还下了一场大雨,地上到处都是泥泞和积水,这让驾驶的难度又增加了不少。教员下达了命令让开,海鸥又不能临阵推脱,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将坦克启动起来,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慢慢地把坦克开出了车库。当坦克行驶到需要左拐时,前方出现了一个大上坡,就在海鸥努力尝试去操控时,却因为油门和驾驶杆没结合好,拉驾驶杆时方向完全没有反应。当时他的心里一阵慌乱,以为是油门给得有点少,于是又加了一点油,这下可坏了,方向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而速度却一下子就上来了。坦克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直直地冲向了饭堂的后墙。那一刻,海鸥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幸亏他反应还算及时,猛地踩下了刹车,但即便如此,还是把墙撞出了个裂缝,炮管后撑杆也被撞弯了。
当时的海鸥毕竟还只是个新兵,对于这样的事情的严重性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但是当时可把他们教员给吓坏了,只见教员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听说一个坦克炮管要二十多万,如果真是被撞坏了,这是要算作重大责任事故的,甚至他们教员有可能因为这件事而会被安排转业。幸亏后来经过检测,只是坦克炮后撑杆有点弯曲变形,经过简单维修一下就恢复了原状,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回想起这件事,海鸥每每都感到后怕,心中也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地训练,掌握好坦克驾驶的技巧,绝不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自从那件惊险的坦克撞墙事件发生以后,教员对海鸥的态度变得更加着急,也更加严厉了。在那依旧弥漫着机油味和钢铁气息的训练场上,每当教员看到海鸥,他的眼神中就似乎多了一份急切与担忧。
在这种氛围下,海鸥的坦克驾驶技术虽然一直都很一般,但他时刻都清楚自己是什么水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的心里总是回想起那次惊险的经历,告诫自己再不能逞强好胜,保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每次进入坦克驾驶舱,他都会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紧张的情绪,告诉自己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他一边紧张地操作着,一边暗自想着:“千万不能出错,不能再让教员失望,也不能让大家陷入危险。”当遇到一些困难时,他的心里会有些慌乱,但很快又镇定下来,“慢慢来,我可以的。”海鸥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的嘴唇紧紧地抿着,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坚毅。)在训练场上,当看到教员那严厉的目光扫过来时,海鸥的内心会涌起一丝不安,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努力提升自己、确保不出差错的决心。他时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努力,不能再让教员失望,更不能让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险之中。”(此时,训练场上的气氛异常紧张,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海鸥的耳边只有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教员的指导声,他的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海鸥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焦虑,但他的脸上却始终保持着专注和认真的神情。)那片训练场,仿佛成了他不断自我鞭策的见证之地。
训练场上尘土漫天飞扬,仿佛给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纱。每日的坦克训练都是在这样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进行,灰尘大得让人几乎睁不开眼。训练结束后,那一辆辆坦克就像是从土堆里刨出来的一般,满身的污垢与尘土。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训练结束以后,每辆坦克至少需要十来个人对其进行全面保养。而海鸥负责的坦克车上,却只有他和另外一个新兵,其他的都是老兵。那些老兵,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指挥着新兵干活,他们自己却很少亲自动手。对于这种又脏又累的活,老兵们似乎早已司空见惯,自然不会去亲自干。而作为新兵的海鸥他们,从来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默默地按照老兵的指示去做。老兵说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要求什么标准,他们就得干到什么标准,哪怕是因此而推迟吃饭,他们也只想着尽量让老兵少批评几句。
每次干活的时候,海鸥心里都憋着一股气。他看着那些老兵悠闲地站在一旁指指点点,心里就一阵窝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无论他和另一个新兵怎么努力,那些老兵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来批评他们,甚至故意说错一些地方,然后逗得其他老兵哈哈大笑,结果就是他们俩新兵总是得返功,保养工作进行得异常缓慢。然而教员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于是就经常批评他们这些新兵干活太磨叽。虽然他们俩新兵也很生气,内心充满了委屈与无奈,但是无处说理,只能咬着牙忍着。在他们心中,什么天理、尊严等等统统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想着能快点完成任务。
有一天,训练结束后,他们俩新兵和往常一样开始保养坦克。当保养工作进行到一半左右时,有一个老兵让海鸥去把抹布拿回宿舍洗一下。海鸥看着满身污渍的坦克,又望了望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抹布,心里一阵发怵。如果他去洗抹布了,坦克车上就只剩下一个新兵了,而且抹布那么多,要洗好久,要是这样的话,到天黑他们俩新兵也保养不完坦克。于是,海鸥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和那个老兵商量,看能不能允许他们俩先把坦克保养完再去洗抹布,反正抹布也够用的。按理说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即使不同意,那海鸥就去洗呗,大不了晚饭也不吃了。可海鸥也不知道那天那个老兵怎么那么大的脾气,他一下子从坦克车上跳了下来,满脸怒气地猛地冲到海鸥的面前吼道:“抹布是你家的吗?哪有那么多的抹布,你不知道珍惜点用吗?还敢顶嘴了!赶紧滚回去洗去”。
在那一刻,海鸥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还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他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当神仙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海鸥就和那个老兵顶撞了起来:“你让谁滚?你滚一个给我看看”。那个老兵显然没想到海鸥会反抗,他瞪大了眼睛,抬腿就是一脚,差一点把海鸥踹倒在泥坑里。是老兵先动的手,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海鸥心里想着,说实在的,要不是看在他是老兵的份上,最多让他撑过三分钟,自己就能把他治服。其他人看他们俩真的打起来了,于是就围过来拉架,所以也没怎么打起来。也不知道此时谁那么快就跑到教员的办公室把这件事告诉了教员,不一会教员就过来了。教员阴沉着脸,什么话也没说,直接就把海鸥拉到了他的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海鸥的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他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后果想必大家也能猜到,批评、检查、承诺、道歉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并且从那以后他们俩新兵的命运也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更变本加厉,可又有什么办法呢!那时候部队的大环境都是那个样子,老兵欺负新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老兵永远是对的,新兵永远是错的。那时部队的这些恶习要是靠一两个人是很难改变的。
在教导队的日子,对新兵们来说,每一刻都充满了挑战。这里的生活异常艰苦,每天都像是在暗无天日的深渊中挣扎。
那天的晚饭,由于炊事班的疏忽,许多人都没有吃上饭。更糟糕的是,那段时间的伙食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新兵们倒还好,他们可以自己花钱买些方便面之类的食物充饥。但那些老兵可就不一样了,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于是,在老兵的指挥下,所有学员吃完晚饭后都坐在座位上,声称自己没吃饱,甚至还有人敲碗抗议。
教导队大队长得知此事后,匆匆忙忙从家里赶来。他明白,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于是,他好言相劝,希望学员们先回去,承诺一定会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并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新兵们没有经验,听到大队长都这么说了,便准备起身离开。然而,就在他们十几个新兵正要往外走的时候,几个老兵突然站了起来,大喝一声:“谁也不许走!今天没吃饱,大家要求加饭!”新兵们被老兵的气势吓住了,他们不敢违抗老兵的命令,只能又坐回了原位。
大队长原本以为可以用缓兵之计稳住局面,没想到这些老兵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他急得直跺脚,却又无计可施。最后,大队长只好把所有学员都赶出了饭堂。
到了食堂外面,大家依然没有离开。大队长无奈地向学员们解释道:“现在教导队的伙食费很紧张,有些学员的伙食费还没有转过来。教导队现在是借钱给大家做饭,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一下。”
然而,老兵们并不相信他的话。他们认为,教导队的领导一直在压迫和剥削他们,不仅伙食差,还让他们饿肚子训练。他们坚持要求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训练,至少要保证饭量。
大队长见老兵们态度坚决,实在没办法,只好大声吼道:“你们饿是不是?现在就给你们加餐,再给你们做两大锅面条行不行?”
不一会儿,面条做好了。但大家都没怎么吃,就都回去了。两大锅面条基本上都被浪费了。老兵们这样做,并不是真的饿,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伙食的不满。
大队长看着这一幕,气得差点晕过去。晚点名时,他把学员们全都集合起来,又是说又是骂。经过老兵这么一闹,后来伙食质量确实改善了很多。
这就是老兵们的苦衷,他们觉得自己在这里不仅要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还要受到教导队领导的压迫和剥削。
三个月的教导队集训即将结束,这段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繁忙而又痛苦的。同学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来说,老兵们的技术还是要更胜一筹。然而,有一个人却成为了例外,他就是海鸥班里的另一个新兵,也是前面提到过的来自坦克二营的海鸥的同年兵。他来自伏尔加格勒,家里人原本就不太支持他来当兵,这次来教导队学开坦克也并非他的自愿,而是因为他们老连队没人愿意过来,才硬安排他来的。他们老家经济发达,他既不愿意考学,也不愿意转改士官,所以他觉得学这些对他来说根本没有用。他自愿来当兵只是想体验一下部队的生活,当兵两年后就回去继续做生意,当老板。
为什么大家都拿到了专业证书,唯独他没有呢?那是因为有一次保养坦克时,本来保养发动机底仓需要两个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事情,但当时海鸥回宿舍拿东西去了,别的老兵也不可能帮助他,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尝试一下。然而,就在他独自操作时,上百斤的底仓盖突然砸了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他的无名指上。他的无名指就这样被生生切断了,不仅没有拿到驾驶证,最终还成了三等残疾人!
先不说这个驾驶证对他有没有用处,他辛辛苦苦练了三个月,还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最起码给他发一个驾驶证也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吧。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他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只能说教导队的这些教员的心真是铁做的,太硬了!
随着集训接近尾声,大家也渐渐不像刚来时那么拘谨了。在专业训练时,有些人感觉自己的技术已经练得差不多了,于是便想在大家面前耍一耍,表现一下自己。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坦克虽然看起来是个大铁砣子,感觉很皮实,但其实很脆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使整辆坦克报废,成为一堆废铁。对于驾驶坦克来说,要求非常严格,要不然也不用浪费那么长时间来学习和集训了。坦克就好像自己家养的宠物一样,你不爱惜它,它就会给你颜色看。
距离结业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训练就接连出现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一个老兵在开着坦克转弯时没有减速,而是漂移转弯,结果一不小心坦克的尾巴甩到了水塔上。水塔直接砸到了坦克上,幸运的是水塔里没有水。这么大的动静他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等有人指挥他停下来时,他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让他停下来。他从坦克里伸出头来,还问别人发生了什么事,你说可笑不可笑。于是大家就让他回头看看自己的坦克,他自己看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虽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但这是个不好的苗头。每件事情的出现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就按这种心态训练,后面的训练必然还是要出事。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引起领导和教员的足够重视,所以接下来第二件事的发生也是必然的了。
第二件事,也是一个老兵,听说他以前是专门修坦克的,是从修理营过来的。在来教导队之前就会开坦克,来教导队学习就是想拿到一个驾驶证,好转改士官,他的技术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他特别爱装逼,总喜欢在领导跟前表现自己。有一天训练,他不按规定方法操纵坦克通过障碍物,想投机取巧,显示一下自己高超的技术。结果上去不到五分钟,就听到一声巨响,紧接着看到一股黑烟,坦克就熄火了。当时大家都吓坏了,还以为坦克爆炸了呢。教员可能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教员的表情比学员们还紧张。大家赶紧都往坦克跟前跑,等他们跑到跟前时,驾驶员已经从里面爬了出来,幸亏人员没有受伤。经检查,是变速箱爆炸了。一个变速箱至少也要二十万以上了,在坦克部队也够得上事故等级了,因为这是训练,上级也没怎么追究责任。但是从侧面也能反映出训练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出事的往往不是学的不好的,反而是平常练得最好的。这说明管理和教学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可是事情出来了也没人总结原因,也不开会讨论一下经验教训。出了事就知道赶紧找关系,花钱把事情摆平,防止上级追究责任,有的甚至能把坏事办成了好事,教员不批评出事的人,还夸人家会处理关系。你说这都是什么风气,很让人无奈!
在教导队那漫长而又艰苦的三个月坦克训练中,所出的事故可不仅仅只有这些。小事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比如说坦克履带跑掉了自己却浑然不知、不小心压到限制杆、发动机超温、驾驶员在坦克里被转得晕头转向甚至迷失了方向等等。不过,这些都还算是在正常范围内,毕竟他们是在学习阶段。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基本上达到了毕业的水平,回到连队后应该可以直接投入使用。而海鸥的学习情况则是不好也不坏,只能说他会开坦克了,但对于坦克的操控还不够灵活自如。后来他自己总结了一下原因,可能主要还是因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只知道怎么操作,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就这样,在痛苦与充实中,教导队的生活画上了句号。学员们各自回到了原来的连队,包括他们的教员。海鸥的教员也回到了他们的老连队,继续担任副连长一职。海鸥的心里有些担忧,不知道自己回去以后会受到怎样的对待。毕竟在教导队时,他对海鸥的印象就不太好。不过,海鸥也觉得无所谓了,反正都已经结束了,回去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海鸥默默地告别了教导大队,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那里有他曾经的痛苦与汗水,也有他的成长与收获。他回头看了一眼教导大队的大门,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这三个月的经历,将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