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顾客们的口口相传,饭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中午时分,用餐高峰来临,饭馆里座无虚席,门口甚至排起了等位的小队伍。
林东来在一旁看着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
然而,好景不长,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这个年代虽说政策逐渐放开,可市场竞争也慢慢冒了头。
周边新开了几家饭馆,有的仗着有亲戚在供销社能弄到便宜食材,打起了价格战,以低价吸引顾客。
有的请了个在大饭店干过的厨师,在菜品上大做文章,推出一些新奇的高档菜,走奢华路线,试图抢夺客源。
林东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紧急召集赵林、傻柱等人商量对策。
最终得出一个对策: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的套餐。
比如,为那些在工厂上班、手头不宽裕的工人设计实惠的工人套餐,量大管饱,价格亲民。
为家庭聚餐打造丰盛多样的家庭套餐,兼顾大人小孩的口味。
为偶尔想打牙祭的一部分人设置精致套餐,注重菜品的营养搭配和文化内涵,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
同时,利用当时刚刚兴起的积分卡制度,为老顾客提供积分换菜、优先就餐等专属优惠,增强顾客粘性。
傻柱也表示,会在菜品创新上再加把劲,定期推出新的特色菜,让顾客始终保持新鲜感。
他打算结合当时市面上新出现的一些食材,精进烹饪手法,创造出独特的风味。
林东来听了大家的建议,心中有了主意。
他找人弄了一些简陋但醒目的传单,上面写着饭馆的特色菜品、优惠活动,安排两个服务员在空闲时间去周边人群密集处处发放。
还托熟人在厂里的宣传栏、学校的黑板报上张贴海报,虽然海报制作粗糙,但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饭馆成功度过了危机,生意愈发稳定兴隆。
不得不说,林东来的打算非常正确,饭馆赚的钱可比在轧钢厂上班赚的多了不少。
最主要的是,他也不用操心那些堆积如山的农作物之类的去处,简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饭馆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后,就会有人眼红。
阎解成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对当初林东来从他们两口子手上低价接下这个饭馆的事耿耿于怀。
如今看着饭馆每日顾客盈门,财源广进,阎解成心里那股酸劲儿就直往上冒。
他经常在家唉声叹气,跟于莉念叨:“你看看,当初咱们要是再坚持坚持,把饭馆经营好了。”
“现在这大把大把赚钱的不就是咱们了?哪轮得到他林东来啊。”
于莉虽然也有些遗憾,但还是比较看得开,劝他道:“解成,事儿都过去了,当初那饭馆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要不是林东来接手,咱得赔得底儿掉。”
“再说人家林东来确实有本事,把饭馆盘活了,咱可不能眼红。”
可阎解成哪听得进去,心里的疙瘩越系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