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听了,面色极为沉肃,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康熙:“鳌拜谋逆,罪之恶极,皇上竟然只将他革职拘禁,却只杀一些猫狗属从了事。哀家问你,若当真如此,那遏必隆岂非无罪?”
鳌拜把眼一瞪:“不能写!!老东西,你糊涂了!!他这是要咱们坐实罪名啊。东珠啊,你让太皇太后给骗了,这东西我们不能写,写了就是认了。”
于是,她选择了第二种,按孝庄的期待,顺理成章地激怒康熙,让孝庄如愿。这样,不管康熙最终是否轻判他们,在孝庄眼中,自己没那么聪明,至少还没到看清她的地步,如此也就不足为惧了,即便成为弃子,亦不再为虑。
康熙面色冰冷:“愿闻其详!”
鳌拜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好孩子,你走吧。一世英雄,辅佐大清三代帝王,想不到老了老了落得如此下场。罢了,早死早投胎,老子活着宁折不弯,绝不给小皇帝写什么伏罪状,他敢做不敢当,又要立威又要博贤名,把屎盆子往老子身上扣,老子到死不服。”
“我拿了你们昔日的战炮与血衣给皇上看,皇上知道你们是忠臣,是大清的巴图鲁,走到今天不过是为情势所累,并非出自本愿。”东珠神色诚挚。
遏必隆眉头微皱仔细想了想,随即点头应允:“好,我写!”
索额图上前:“皇上,按大清律例,谋逆乃十恶不赦之大罪,牵涉人等,理应按律治罪。”
鳌拜悲怒,上前揪住遏必隆:“你个老东西,不要以为你有女儿得了皇宠,就能保住性命,还不是同我一样,被关在死囚。说到底,都怪你,要不是你,咱们这会儿早就”
双方各退一步。
东珠神色急切:“阿玛以为不写,就没有实证吗?你们领兵逼宫,世人皆知,还要什么实证?太皇太后的话或许可以不信,但以东珠对皇上的了解,皇上自然不会对你们痛下杀手、赶尽杀绝。但是朝堂之上肯定有反对的声音,所以这个时候,你们要给皇上递梯子啊!”
“皇上说得未必没有道理,若为明君,该果决雷厉,也当怀柔通达。罢了,随你去吧,只是希望那些人,不要辜负皇上的一番心意。”
“皇上定会相信的。”东珠连连点头,“太皇太后说皇上已免了阿玛死罪,只要你们写一封伏罪状……”
“阿玛!”东珠隔着铁栏跪了下去,将手伸入其中,鳌拜紧紧握住东珠的手。
再之后,康熙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既没疯也没傻,如此反常地激怒康熙,只是因为她明白,这是孝庄想要的局面。
康熙微微一愣,未料孝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于是他带着疑虑跪安,在走出寝殿,即将离开慈宁宫的时候,偏巧就遇到了苏麻喇姑。
那个女人,可恶的女人。
孝庄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康熙这样对她说:“鳌拜与遏必隆牵连着朝堂上绝大多数的官员,如果要将二人的势力悉数铲除干净,那朝堂之上列班的臣子可能都没有随侍的太监多。况且两族中多少妇孺长者,他们又何其无辜。”
康熙满面愤色攥着东珠的手,大步走出地牢。
岳乐上前一步:“启奏皇上,大理寺会同刑部会审鳌拜谋逆一案,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审理定罪,问得鳌拜罪款三十,遏必隆罪款十二,班布尔善罪款二十一,其余党羽也各有十款、十二款不等。还请皇上亲发谕旨,予以结案。”
孝庄在心底长叹,唇边却悄悄漾出笑容,罢了,终究是预料之中,幸而自己已早做准备,于是她和缓了神色,柔和地看向康熙,换了一种态势。
“不,老夫绝计不写。”鳌拜如同一头病狮颓然倒在地上,喃喃着,“绝计不能写。”
半晌之后,东珠结束了这个仿佛要缠绵到地老天荒的长吻,随即怔怔地看向康熙。
看着康熙一脸疑虑与不悦,急匆匆远去的身影,苏麻喇姑满面自责:“对不住了,昭妃娘娘,要怪就怪命吧,谁叫您是他们的女儿呢,太皇太后这也是没法子。打蛇不死,后患无穷啊!”
孝庄仿佛没有看到康熙已经入内,一边轻抚着胎发,一边喃喃低语:“福临啊,你知道吗?额娘这些年过得有多艰难,那样小心翼翼,那样如履薄冰,就是睡觉啊,都得留着一只眼睛盯着暗处。额娘真的怕啊,怕万一哪里疏忽了,让玄烨有个闪失,不仅对不住你,更对不起你的父祖。如今,好了,风里、雨里,我们祖孙,总算是闯了过来,往后,额娘真的可以歇歇了。”
“且他还牵连着昭妃!皇上如此轻纵鳌拜等人,说到底就是为了昭妃,对不对?”孝庄面上已然有了怒意,“哀家自小对你谆谆教导,不要因情废公,不要让女人魅惑了心智。你难道都忘记了!昭妃与福全的事你也忍下了?一个对你并不忠心的女人,一个逆臣之后,会上得皇上百般回护吗?”
孝庄疑惑,慧妃暗中所做的事情,康熙到底知不知道呢?孝庄自苦,并非是她想姑息包庇乌兰,而是乌兰牵连着科尔沁,投鼠忌器,她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只是这些事情,康熙到底知道多少呢?
“皇玛嬷息怒,孙儿对昭妃已然无情,孙儿未深究此事,原是念着二哥,毕竟都是皇阿玛的血脉,是孙儿的兄长。所以……那件事,孙儿只有忍下。”康熙涨红了脸,看着孝庄,“至于鳌拜谋逆案中,遏必隆的确功大于过,且昭妃孙儿听说,皇玛嬷得以康复也是因为”
朝臣们都是一片噤若寒蝉的表情。
牢房中,鳌拜与遏必隆同囚一室。
孝庄重重一拍桌案,眼睛炯炯瞪着康熙:“听说?你是皇上,一国之君,什么时候靠听说二字来定人生死了?哀家告诉你,昭妃与鳌拜、遏必隆之流里应外合,暗害皇嗣,投毒两宫,几乎令哀家与皇后同遭不测。幸而祖宗赐福,天神护佑,哀家与皇后才转危为安的。这中间,昭妃罪行确凿,不容抵赖。所以,昭妃必死、遏必隆、鳌拜等人,也必须死。所有党羽更要一并剪除干净,否则便是死灰复燃,后患无穷!”
东珠一脸平静:“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这是孔夫子所言的两恶政,不管日后史书如何所载。但你我皆知,鳌拜此番谋逆逼宫实为皇上所诱,能将这两恶政行便之人堪称圣君吗?”
遏必隆也犹豫了,眯着眼睛想了又想:“似乎还是有些不妥。”
只是鳌拜终究还是宁折不弯,不能同遏必隆一起去侍卫府当差,为皇家护院,也不能甘心于囚室中度过余年,于是,鳌拜在牢中撞墙而死,令人无限唏嘘。
“皇玛嬷想我皇阿玛了吗?”康熙语气和缓。
康熙面色微动,似有些不自然:“遏必隆悬崖勒马,将功折罪,罢官贬爵也就是了。不宜再过深究。且”
康熙紧盯着孝庄的眼眸:“再者,有些人,有些事,太皇太后不是都不追究了吗?太皇太后的胆量和心胸,孙儿理当效仿。”
孝庄深深吸了口气,一脸怅然地看向康熙:“哪能不想啊,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一辈子委委曲曲的,那么年轻就走了,总觉得对不住他。唉,如今,好在皇上争气,哀家总算是稍有安慰。”
所以,他想怀柔地处理这件事。
“我有何罪?”鳌拜以头触壁,一边撞,一边闷吼,“我有何罪?”
遏必隆一怔,却背过身去,只朝东珠摆了摆手:“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
于是,一场争执就此打住。
康熙端坐在龙椅上,顾问行侍立一旁,众臣叩拜毕,康熙举手示意众卿平身。朝堂上鸦雀无声,众臣都低垂着头,气氛十分压抑。
孝庄的声音虽然低缓,但康熙一字不落听得清清楚楚,看到孝庄面上罕见的温和与柔软,康熙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只是悄悄上前,省去了客套的行礼,而是亲昵自然地挨着孝庄坐下。
眼看东珠自颈部以下,整个胸口的雪白都暴露开来,康熙大骇。
巷口不远处的太监与侍卫们大气儿也不敢出,齐刷刷背过去了身子。
遏必隆席地而坐,如同禅定一般,一脸不以为然:“何罪?犯上谋逆,株连全族的死罪!”
康熙据实以答:“孙儿命大理寺会同刑部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审鳌拜谋逆一案,现已问得鳌拜罪款三十,遏必隆罪款十二,班布尔善罪款二十一,其余党羽也各有十款、十二款不等。照他们的意思,这些人当诛九族,所有羽皆为从犯,一并处决。如此一来,就是十万余众也打不住。孙儿以为,除了首恶以外,余下的不过是跟风者,所以,只打算惩除首犯。”
东珠笑了,笑得如暗夜中的昙花一般,绚丽而夺目。
东珠冷冰冰的唇毫无前兆地霸道地吻在了康熙的唇上,肆意而强烈,甚至是撕咬。康熙惊愕间初时是下意识地挣扎,不料东珠却更加凶猛,渐渐地,康熙忘记了一切,投入地与东珠缠绵着。
康熙又愤又悲,双眼冒火,紧捏住东珠的下巴:“钮祜禄东珠,你扪心自问,朕对鳌拜与遏必隆何曾不教、不戒过?这些年,朕对他们的教化和告诫,还少吗?你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总是要求朕如何如何,你们为何不拍拍良心问问自己,你们为朕做了些什么,你们值得朕为你们做什么?”
鳌拜却一脸惊喜:“东珠丫头,你来看我们?太好了!皇上能允许你来看我们,就是说,这事有缓儿!是不是皇上要赦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