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欺软怕硬到软硬都挑。
在大人眼里堂姐的稍许傲娇都是可爱的机灵活泼的,在纪冉冉这里,纪春不是什么可爱人物。
那些不要告诉大人的炫耀对于另外一个小孩来说是残忍的。
纪春并非是无意的炫耀,她是选择纪冉冉为特定的炫耀的对象,因为家里头有样样比自己好的小姑,除了小姑家里的女孩子就纪冉冉跟她年纪接近些,三叔的妹妹年纪又更小了一些。
屁大点的小孩都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何况十几岁的姑娘。
年纪小点的小心思藏都藏不好,十几岁就不一样了。
反正家里头的一块肉那都是别人拿不走的,这边大伯母当好长辈要给冉冉夹桌上的最后一块肉,筷子都要到盘子里,也能被眼疾手快的纪春夹过去。
纪春嘴馋这件事,在冉冉面前王翠枝是不避讳说的。大伯母说话怪好听的,就是冉冉没在她那得到什么好后,就不大把大伯母的话当回事。
堂姐行事不受到奶奶的影响后,冉冉就晓得大伯母没把奶奶的话当回事,至少是当面一套 背后一套,她妈会说奶奶的不好,但是也比大伯母把奶奶说的话当一回事。
纪冉冉悟出一个讲话好听有用的道理,有的时候做得多不如说得多。
也不是谁都跟她这样务实的,她能够不觉得大伯母好,实际上也是因为自己嘴馋,大伯母嘴巴上允诺的吃的,都没到她肚子里。
冉冉不是几岁的小孩,又不能去问大伯母怎么吃的不给她,那样一来又不知道被说成个什么样子。
觉得自己吃了哑巴亏的冉冉,就在心里记下了这样一回事。
年纪小点的孩子都喜欢当年纪大点的孩子的跟屁虫,这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有这样子的说法。
都讨厌小屁孩,都喜欢哥哥姐姐。
按理说冉冉也会爱跟堂姐纪春玩,喜欢大姐姐。
比起小姑,冉冉确实跟堂姐相处更多一些,不过不如小姑跟堂姐亲近。
纪春跟纪知物年纪相仿,两人走得挺近的,纪知物有什么也会与纪春分享,有的是看得见而有的是纪春自个会跟纪冉冉说。
冉冉比他们两个年纪都要小,在小姑复读前,她也不跟她们一个年级,上学的时候都不一道走。念小学的时候冉冉有自己的伙伴,念初中的时候大家不像小学那样疯玩,不在一个年级的互相玩不到一块儿去。
堂姐对小姑态度的变化,急转而下。纪春不再与纪知物亲近,某天醒来开始,纪春就与整个纪家为敌,甚至是与世界为敌的姿势。
以前的纪春满足自己比部分人过得好的生活,与纪知物的走近也让她受到一些优待,突然的某一天纪春不再满足。
冉冉不再是她炫耀的对象,纪春的攻击面很广,能够与奶奶起争执并且不低头的纪春,不怎么再将纪冉冉作为主攻对象。
不是冉冉就逃过一劫,攻击性变强的纪春,说起话来比以前有力道多了。冉冉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不怎么理会纪春。
冉冉不去理会纪春,处在一个家里的她们,还是被旁人看成是一处的。
姜月明卖凉粉的事情王溪是晓得的,家里头仅仅一人做小生意,倒也不大会引人注意。
偏偏在村子里她们家又被人骂上家门的事,又传出他们家去公安局的消息。
事情是跟纪春相关的,对姜月明却也有不小的影响,她卖个凉粉都有人过来打听情况的,姜月明这生意更是做不下去。
姜月明又不擅长跟人吵架,嗓子倒是练出来了却也没有因为卖凉粉一下子改变性格,旁人问起侄女的事情,姜月明是真不知道如何作答。
她说给丈夫听,男人听了也蹙眉。
姜月明不打算去卖凉粉,那些问话确实令她困扰,她不太会说话也担心自己的话被外人曲解。
纪利国问姜月明当时就没反驳么。
姜月明说:“一开始说了,再就不问我能答的那几件事,都是些纪春的事情我都不晓得的,答都答不过来。”
姜月明也给侄女说过话,一些话难听的她肯定要反驳,但是人家会套话啊她说都说不来答也答不了。
“我准备不去镇上卖凉粉了,现在家里头也有一点现钱,专心种地也是好的。”她又说,“要是你有时候可以打零工,家里的日子就好过下去的。家里的事情,我做也可以。”
夫妻俩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头,只要不是农忙的时候,熬一熬一个人也能坚持下去。一个人做事情是没有两个人一起干带劲,肯定要更吃力更辛苦。
家里头有三个孩子要养,这样多张嘴,孩子又得念书,念书是好事情,好事情就得花钱。
不赚钱不攒钱,这日子怎么过下去。
纪利国:“不卖凉粉我们也是可以把日子过下去的,实际上赚这样一点钱也是苦的,卖豆腐挣钱都没这样苦。”
看到三弟骑着自行车回家,纪利国也会想起自己的没本事,种地种再好那也没有一份工作带来的好处多。
家里面的地,弟弟也能照顾上,有时候纪利国也会帮着三弟看着点田地,老三家里头的收入就多。
老三夫妻俩都在外头挣钱,家里头还有田地。
姜月明不去提工作,有份正式工作的人是凤毛麟角,现在他们有自己的田地,她跟她男人都不是偷懒的人,总是能把日子过好的。眼下能把修灶房的钱还上,家里头不欠账,以后再慢慢往家里头添东西。
夫妻俩打算着把日子给过好来,旁人说起纪春的事次日纪利国就跟爸妈说了,早上说的这回事,中午王翠枝就指着姜月明的鼻子骂。
说她多管闲事说她臭报嘴的,说出来的话里还有些下三滥的词。
“我的女儿还要你来教了?”王翠枝就知道姜月明这人阴险,长得就小家子气,“你自己女儿也没有教得多好,我怎么没听到那些话就你听到了?就你有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