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许久的羊骨汤做汤底,自家的红薯制成的红薯粉丝隐没在羊骨汤中。
切好的葱花放在一盘,随自己喜爱放多放少。
姜月明拿出锁住的辣子油,给冉冉舀了一勺,红色的油浮在粉丝上与翠绿的葱花相印。粉条的劲道、细腻,入口后舌尖还能回味羊汤里的滋味。
一家子挤在灶台前,吃得热火朝天。
纪老二一个人吃了一半的粉丝,还另外喝了一碗羊骨汤。
汤里没肉,却很是开胃。
纪老二许久都没有吃得这样畅快过。
等饭后溜达出去抽根烟,瞧一瞧家里的田地,十分满足。
“花了多少?”
吃完了姜月明才问起这件事,“怎么想到要炖粉丝?”
这个家里,吃的就是那些,今个多吃一点,往后就少吃一点。
“羊骨头一毛九。”
“骨头多费柴。”真是不当家不知到柴米贵。
姜月明没有多少责备女儿的意思,“骨头一毛九,别人怎么不买,就是你聪明?”
还不等冉冉回答,纪旭日就抢答:“老师都说我没我姐聪明。”
姜月明:……
冉冉:……
冉冉不知道小学老师是怎么说的,但是狗子好像确实缺根筋。
狗子不太聪明的样子。
一天下来,没怎么歇过的冉冉,伸了个懒。
“妈,我跟狗子下午去捡柴了。”
闺女是懂事的。
家里头没给孩子吃多好,每个礼拜能给女儿的钱摆在那里,一个礼拜一毛五,不提小姑,就是大侄女念初中的时候,一礼拜的零花少说也是冉冉的两倍。
山上的柴能捡,休息天捡柴,运气好到了第二天能换一两角钱。(干柴其实需要砍柴)
姜月明、纪利国夫妻俩没工作,却一点也不闲着。
地里的活、家里的事,一年忙到头见不着几个钱,却也一点也离不得人。
家里头三个孩子要念书,压力也大,女儿的学杂费都不能一次性给交上。
姜月明拉着女儿去房间里说话,这一分钱也是钱,下半年女儿就要念高中。没有念过什么书的姜月明,念书是她的遗憾。当初要是有一个文凭,能在生产队里当个记分员或者别的,甚至是能当个工人的。
大女儿是个勤快的,人也伶俐聪慧,种的那几把韭菜也许挣到几毛钱。姜月明知道,这也不完全是女儿的错 ,到底是见过的钱太少,才会手里有了钱就花掉。
“钱放在手里不会少,花用去什么也了。哪个人的钱不是几厘一分攒下来的?吃、不饿肚子就成,骨头也不能当肉吃。有这钱还不如吃两斤粮食,好几顿都能吃饱。”
别说是两斤粮食,三斤骨头填饱肚子的效果,都比不上一斤粮食。
于姜月明来说骨头汤粉丝的味道或许是比单纯的粉丝香一些,但是这两者吃下肚是一模一样的,可是骨头汤花了钱费了柴,是多余的。
大雁关心冉冉有没有被家里人说。
冉冉耸肩:“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