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懂事着呢,知道东西往爷奶那边送,孝顺。
王溪早听到说老二家炖肉汤了,这下子瞧着孙女端过来的粉条,筷子扒拉几下,那是一块肉片也没瞧见。
老纪家是祖上都是贫农,成分好着,跟着国家政策走,日子也过得还成。一碗粉条汤,跟王溪的预想差了许多。纪家的日子在村里头算不错的,生了四个儿子的王溪,在柳树沟很有面子,四个儿子都拉扯大了,一家子虽然分了家,但老纪家的屋子不小,这儿子都分到一块。
纪春感觉到压力,这便宜堂妹惹了奶奶不高兴。
王溪在老纪家说话是很有分量的,这她脸色一阴云,便宜堂妹就落不到好。
吃力不讨好,就是这样一回事。
就说说,一碗粉条汤做什么往这边送。
是吃不起粉条还是怎么。
在柳树沟,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漏粉。杀猪的时候,粉条炖上猪血,是一道大菜。有客人来,肉炖粉条。
无论是肉炖粉条,还是猪血粉条,那都是带荤腥的。
眼前的粉条,是一碗没有肉的粉条。
这里头区别大着。
想象中的落面子没有出现,纪冉冉送了粉条就走了,王溪没对纪冉冉发火。脸色不好归不好,也没有要叫住纪冉冉的意思。
“知物,你说你嫂子什么个意思。”
二哥的媳妇姜月这人话不算多,但做事总是不顺妈的心,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的。纪知物记得纪冉冉前几年是个嘴馋的,二嫂这个当妈的有些重男轻女,对大女儿并不多疼。那时候豆秸打在侄女身上,纪知物都是看见的。
兴许是打多了,嘴馋的毛病这两年改掉了。
自家的小闺女长得标致,满村就找不出一个姑娘跟小闺女这么可人的,长得有福气。别人提起自家的闺女,王溪都自豪满满,真是城里都养不出这么好的姑娘。王溪瞧自家闺女,那是哪里哪里都好。
长得标致会念书知道心疼爸妈,这是提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姑娘。
王溪心里头想,那马丫比的就不是想让她心里舒坦,净给她找不舒服来了。当初就不应该给儿子讨了这么个糟心玩意回家,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
纪知物心里想嫂嫂可能是来哭穷的,这个嫂嫂是个很顾娘家的人。
嫂嫂家里的姐妹多,姐妹之间喜欢攀比。
到了夫家,那就是知道顾着自个小家了,姜月那点小心思纪知物没点破,省的家里吵吵闹闹个不停。纪知物也知道,她妈不会让嫂嫂占了便宜去。
“她太刮角。”一碗粉条汤,这摆明着是恶心人。
纪家分了家,各家过着各家的日子,姜月送来这样一碗粉条到时候到了外头就成了二哥家孝顺的话头。
王溪认同女儿说的话,可不是就是抠门:“这样子,哪里过得好日子哦。”
“妈,别去管他们,你劳累这么多年,以后都是要享福的。”纪知物这样说,王溪心里那个熨帖哦,心里却想着哪有不做的道理,不做事去哪里赚吃的。
“哼,俺也不能被她一个小媳妇给拿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我去当那个恶婆婆。”
纪知物知道妈是为了二哥一家子好,这人过日子,不能总想着占别人家的便宜,对着亲生父母都这样敷衍,到了外头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一回二嫂的做法是过分了,都住一间屋子里头,要不就不送,要送哪有自家吃着肉给爹娘送粉条的道理。
妈训二嫂那都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