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因为后辈的言语想起了自己不仅损失大明精锐而且还帮敌军叫门,无颜活在世间,当晚投井而亡。
太上皇后悲从中起,留下书信自请殉葬,用白绫自缢而亡。
景泰帝痛哭,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父既去,儿子更应该孝顺母亲,结果却因殉葬而死。
遂传旨天下并立为祖训:大明废除殉葬,有敢恢复者,天下共讨之。
次日。
孙太后因儿、儿媳同去,悲从中起,重病卧床,是夜,太后崩。
三日。
命人传密旨着于谦挑选精锐之士三千入京宿卫宫庭。
四日。
立朱见深为太子。
————
正德年间
朱宸濠递给江南文人的书信皆被众人当做笑谈,肉能吃到自己嘴里才叫肉,吃不到嘴里连野菜都不如。
四十三天就败了的废物,投资他还不如赏给路边乞丐。
许诺的东西倒是挺好,设海商司,统管海商税收,正使为朝中江南籍官员,副使由我们推荐。税收标准由我们制定,收税也由我们收,还允许海商司拥有一万人的陆军,两万人的海军。
呵,确实很美好,相当于国中之国,但你也要能打到北京去才有用啊,这次搞不好半个月都要不了就败了。
傻子才跟着你混,还到处宣扬永乐帝给你托梦,为你醍醐灌顶,教你天下无敌的兵术……
您醒醒吧,这套话术以前还能骗到百姓,天幕出现之后,能骗到十分之一的百姓就不错了。
可随着一个接一个消息的传来,江南士绅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宁王八百破一万能理解,八百精锐破一万辅兵、民夫或者老弱病残而已嘛,就这点小事还到处宣扬……
可接着又传来消息,八千破三万,是精锐对精锐啊,炮火连天,据探子回报喊杀声震天,整整打了一夜,可惜因为是夜晚,火枪、火炮的烟雾又太大,具体杀了多少并不清楚。
难道宁王真的被太宗醍醐灌顶了?
宁王十万大军,撑死了里面最多有一万精锐,可就是这样居然短短不到七日就打到南京城下了,正德帝可就在南京城,宁王该不会真能成功吧?我们是不是投资晚了啊?
南京城。
南京城是坐围城,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只能靠书信联系。
王阳明:陛下啊,你演的太假了啊,你好歹多坚持几天再撤啊,七天就打到南京了……接下来怎么玩啊?
朱厚照:朕不是寻思着你传出来的消息,说太宗给宁王醍醐灌顶,朕败的越快显得越真啊。
王阳明:陛下,南京城你多守几天啊,起码守个半个月,一个月啊。多勾引一些野心家出来啊。
朱厚照:上次朕带人陪着你朝天放了一晚上的枪,太累了。再说了,天幕明天就要开始了,朕守南京城的话又要继续演戏,真的好累。朕要找个地方开开心心的观看天幕。
王阳明:别啊,你起码放两炮再跑,臣求你啦。
朱厚照:ok,ok。西洋人的话,意思是好的,好的。你也多学习学习,只当华夏的圣人多没意思,改天去当西洋的圣人。
王阳明放下心来,陛下能守最好,再这样一路胜下去,勾引不出来野心家是小事,我真怕把宁王的信心打出来,他又自不量力的想要造反了。
朱宸濠并没有信心,而且很有自知之明。
大军从上到下都是你们的人,老子身边连个婢女都是你们精挑细选出来送到身边的,我再不懂事,是不是就太不礼貌了?
次日清晨。
两声炮响从城内传来,城外大军在王阳明的命令下做好战斗准备……
数息过去,炮弹并没有落下,王阳明还在疑惑,南京城门开了。
守城太监领着守军开门投降了。
王阳明四十五度斜望天空,他想哭,却连哭也是一种奢侈。
陛下,放两炮是形容词,不是量词啊。
你还真的就只放两炮?
而且还是城内炮轰自己的两炮?
……得,进城吧,顺便让宁王登基吧。
路过城门,有一太监不停地朝着王阳明使着眼色。
“来人啊,这人竟然敢直视宁王殿下的车架,将他给我抓起来,等会儿斩了祭旗。”
进入南京皇宫内。
王阳明和太监抱头痛哭。
“呜呜呜……陛下说什么?”
“呜呜呜……王大人,你吓死咱家了,咱家还以为你真要把我宰了。”
太监收起眼泪接着说到:“陛下说接下来的剧本是:他乘长江水师的船过江,结果水师中途叛变,陛下直接跳江,然后横渡长江而过,最后逃出生天。”
“陛下还让我嘱咐你,一定要将他横渡长江的事传的天下皆知,显示出他的勇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