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仗都打败了,世人不禁要问,难道仪坤州的防线都是纸糊的?契丹军士手中拿的都是烧火棍,胯|下骑的都是软脚羊?
更何况,卢龙军的攻势就没一日停歇过。
不巧,耶律倍与耶律德光使者的行踪,被卢龙军给发现了。
半夜鏖战,鬼哭狼嚎。
行走在营中的将士,则一个个疲惫不堪,垂头丧气,如丧考妣。
耳闻营外唐军山呼海啸,又见万马坡上火点汇集成江河,想也不用想卢龙军这下已然全军出动,想要一战定乾坤了。
耶律敌烈心中的悲愤,旁人真真是无法理解。
次日,卢龙军再攻契丹军,大战又起。
但是现在,不仅这个小小的要求难以达到,耶律敌烈还要面对更加惨烈的情况:饶州军惨败。
不过这回,契丹军却是连出营阵战都不肯了,只是一味龟缩在营中,全然一副据营而守的架势。这让许大胆好生骂了一回娘,因为他发现他昨日做好的打算没了用武之地,这下哪里还用半日去推进到对方辕门,花上两刻时间走都走过去了。
这就很没有天理了,这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令将士观刑,是因为要以儆效尤,严明军法,杜绝此类现象继续发生。
身为将领,耶律敌烈更加知道,一旦军中出现逃兵,这将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那不仅意味着军中士气已经降到了谷底!
每每想到这些,耶律敌烈心头就跟火烧一样。他用大半辈子打下了一世英名,打下了显赫权势地位,如今却要晚节不保,他怎能不焦急、不愤怒、不悲哀?
几名逃兵被带进帐后,如同受惊的羔羊一般趴在地上,身子抖得跟筛子一样,不停向耶律敌烈叩头求饶,涕泗横流,惨不忍睹。
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营中流言四起,军中人心惶惶,营垒摇摇欲坠。
耶律敌烈在愤怒之余,心中也觉得委屈。
当日收兵回营,卢龙全军将士士气更是激烈,无论出战亦或不曾出战的,都是如此。李从璟置身营中,能分明感受到将士们的激|情似火,那沸腾的战意,仿佛要将整座营地点燃。
他的打算就是撤军。
耶律敌烈不是没有花大力气辟谣,说那都是李从璟的阴谋诡计,目的就是要从内部攻破饶州军,他不是没有责备前来询问实情的将领,告诉他们当此危难之时,诸位更应该齐心协力抗拒唐军,如此才能不负君臣、不负大契丹国,他甚至一把鼻涕一把泪拉着亲信将领的手,悲痛万分的告诉对方,他耶律敌烈已经做好了以死报国的准备,此番纵然粉身碎骨,也要与李从璟同归于尽。
耶律敌烈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先观望耶律倍与耶律德光相斗,此时又怎会临时改变主意?尤其此时他自身难保,投向谁都不可能,那见还不如不见。
耶律敌烈想了想,最终还是点头同意,虽说他想压下此事,不想让逃兵事件的影响扩大,但事情毕竟已经发生,掩耳盗铃只会适得其反,还是威慑一下将士的好。
当夜,李从璟很是表彰了一番徐旌、许大胆的功劳。
就在耶律敌烈心如刀割的时候,有亲信将领来报,说他在巡营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逃兵,如今叫他给抓回来了。
远道而来的卢龙军,全军不到两万人,先前还经过了仪坤州一战的消耗,现在也是孤军深入草原,既无后援,又无接应,连两翼策应都没有,实话说这已是犯了兵家大忌。他耶律敌烈堂堂契丹南院大王,戎马一身,战功赫赫,受万人敬仰,如今手握五万大军,好整以暇,在本土作战,最终却要被卢龙军全面击溃?
昨夜已有许多军士逃营,今夜呢?
耶律敌烈沉吟不语。
这些问题,本就不需要问的,因为答案并不难想见。
“带上来!”耶律敌烈顿时怒不可遏,这还了得,他治军数十年,麾下可从来没出过这样的事。
他的举措不是没有起过一丁点效果,否则卢龙军也不至于此时还没攻破他的营地,但任何淹盖弥彰的谎言,最终都会在事实面前败下阵来,否则军中也不至于一片惶然。
就在耶律敌烈费尽心思应付耶律倍、耶律德光的使者时,卢龙军夜袭饶州军营地。
尤其攻营的卢龙军,得知己方攻进了营地,少不得加大进攻力度,那指挥今夜战事的李彦超,也免不得派遣更多人马,增援破营的部曲。
但耶律敌烈更加知道这两人派人来的目的。
因为面对的对象不同,耶律敌烈的应对和说辞也不同,但无论是义正言辞的辟谣、大义凛然的说教、还是掏心掏肺的哭诉,最终他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稳住军心,挽救饶州军的颓势。
平心而论,他从始至终都没想过要击败李从璟,打退卢龙军,他想要的,不过是挡住卢龙军北上的步伐,将他们拖在此地,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起初手握五万雄师的南院大王,提出这个要求都是不过分的。
其实也不能算袭击,这几日卢龙军日夜不停攻打饶州军营地,一直使得饶州军处在神经紧绷的状态,各方面的防备都很充足,但耶律敌烈的布置再周到,也敌不过三军将士军心的低迷,不巧今夜被唐军一部袭破某处营垒,攻进了营中。
而后想清缘由,必是许多军士趁夜做了逃兵!
亲信将领问道:“要不要通知军士观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