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胡思乱想之际,他感觉到手袖被人轻拉了一下,略微转头一看,只见有人正在对他使脸色。
谁能想到数年后这个年轻人能够带着余胜军崛起立国,成就如此一番霸业?
这个时候,他才是恍悟,然后连忙低下头。收回了投向门口的视线。
如果再算上建成、购置设备、培训工人等前期投入成本,那么现在这个状态下的汇生纺织公司至少需要五六年才能收回成本,搞不好的话估计这五六年还不够。
鞠躬时头低下,不能抬起头来向前看,双手自然垂下,五指靠拢不得张开,双腿站直,以腰部为准向前倾大约三十五度,这个前倾的角度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少了不够尊重,多了就跟东洋扶桑人一样,九十度鞠躬的样子实在太难看了。
秘书处的审阅意见虽然不是最终的批示意见,但是对林哲做出最后批示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紧接着。在礼制司官员的引导下,文武百官以及士绅富商们开始齐声道:“臣等恭迎皇上!”
他个人估算这汇生纺织公司去年的纯利润绝对不会超过十万圆!
看见友人们的羡慕目光,何斐图的心情不由得舒畅了起来!
这个周边成严格上来说并不是传统的官场之人。他早年是一个落魄秀才而已,1854年自荐投入余胜军之中,成为了林哲的幕僚之一,虽然其只是一个秀才,但是文采相当不错所以长期在幕府中处理文书工作。
但是他这个性子也是得到了林哲的另眼相看,林哲也是没把他派往其他机构任职。而是一直留在了身边帮忙处理文书工作。
文官们则是站立在右侧。
门口方向的林哲却是不会和这些臣民一样拘谨,只见他抬脚就是往前走,后头随驾的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以及秘书处处长周边成还有其他几人都是紧步跟上。
这职位虽然只是一个处长,这职务的名字远远没有内阁各部的大臣、协办大臣们来的显赫。甚至都不如那些司长们好听,但是宫务厅比较特殊,它是不归属内阁,而是属于皇帝的直属机构。
尤其是一些大部头的文件,比如司法部递送的那些法律法规,工商部递交的发展规划之类的,随随便便都是几十页上百页的,林哲就算是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不间断工作也是看不完的,因此对于这些文件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内阁呈送到林哲这里,林哲有时候时间多就自己看然后直接批示,没时间看就直接转交秘书处审阅,秘书处审阅后给出相关意见,林哲看过后再做出相关批示。
这个从来没有调往地方或者到各部等行政机构任职的老幕僚在默默无闻数年后,终于是在去年崭露头角。
只要帝国方面重视棉花产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对于何斐图的巨额投资就是一种保障。
众人闲谈之后,不多时一个穿着宫务厅特别制服的官员进场。熟知帝国政坛高层的人就会知道,这个看上去有些面生的官员身份有些特殊,因为他就是宫务厅秘书处的处长周边成。
何斐图的视线中,来人只有三十岁上下,穿着一套黑色的中华装,不过和诸多官员们穿着的纯色无装饰的中华装不同,他身上的中华装在袖口有龙纹缠边,胸前悬挂着一个龙纹勋章,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和军人有些相似的威武。
他先是担任林哲的随从秘书。然后升任宫务厅秘书处处长。
喊出这话的时候,臣僚们已经是齐齐弯腰行鞠躬礼,这等情况下,少数没见识过这等场面的富商已经是双腿发软,如果不是强制镇定的话,估计都要跪下去了。
而宫务厅里的最权重部门就是秘书处了,其工作除了担任林哲的随行秘书、端茶倒水之类的杂务外,同时还承担了协助林哲处理诸多公务,诸多内阁递给林哲的公文,最后都会被林哲批示一句“转秘书处阅”的批示。
别看现在上海商贸区内众多人挥舞数以百万计的银行本票寻求着投资机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会投入到一些成熟产业里头,比如生丝相关产业,比如茶叶贸易甚至是一些其他小规模产业。
至于那些富商士绅们也是按照前两天礼制司的教导安排,分别站立在左右两侧,然后齐齐看向了门口处。
对此何斐图也已经是心满意足了。他可不指望能够在今天得到什么承诺之类的,他只需要让帝国上层官员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足够了。
汇生纺织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万,而且其中相当部分都是直接出售棉纱的收入,真正的成品机织布的销售不会超过两百万,而且采取薄利多销导致其经营是比较困难的,毛利率相当低廉。
比如说何斐图被宫务厅的秘书带着上前的时候,刚自报家门,就看见已经站立在林哲身边的赖昌英俯身向林哲低语了两句,林哲听了后看了何斐图一眼,然后面露微笑道:“能够不惧竞争,开阔新产业,嗯,不错!”
当即面色就是涨红了起来,当即道:“为陛下分忧,为帝国排难乃是草民的本份!”
基本上缫丝厂当年度用于收购蚕茧所花费的资金就会超过其总资产本身,如此也就导致了十家缫丝厂,基本上九家都得向钱庄或者银行贷款,不然的话他们可凑不出来足够的资金收购蚕茧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