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又在绍兴老家招募一个新的混成团,是为第十混成团。
而另外一方面,咸丰帝再一次发下上谕,要求李鸿章的江淮新军年内要扩军到万人以上,同时诏令各地八旗、绿营广办新军。
林哲洒出了大量的军费,除了筹建已经有规划的第六混成团、第七混成团、第八混成团外,林哲又是以驻扎湖州、广德的两个营为基础,扩编第九混成团。
咸丰帝虽然年轻,但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暗藏意思,那就是继续忍。
里头领军的将领可都是一些儒家书生官员,而且包括林哲在内,这些将领大多出身江南地区的书香门第,富绅豪族,这些人造反所造成的影响绝对不是区区流民土匪可以相提并论的。
就连身在杭州的何桂清极力反对都是没用,只能眼睁睁的余胜军第八混成团从杭州城外北上湖州,然后联合第九混成团把曲胜潮的湖州勇营给镇压并收编了。
结果被林哲从上海派来湖州主持军务的许鹏安直接调集刚编成,都没完成训练的第八混成团、第九混成团联合剿灭,林哲还特地给曲胜潮扣上了“私通粤匪”的罪名。
如果这些订单顺利完成,水师营的规模将会直接翻倍,达到拥有六艘四百吨级别以上战舰,二十艘百吨以下炮舰的规模,总兵力会超过五千人。
皖南方面,则是控制了广德州。
曲胜潮兵败北逃,最后跑到扬州投靠李鸿章去了。
而从清廷的这一系列手段来看,摆明了是想要以鸵鸟政策拖延时间,然后埋头发展新军,最后期望利用新军和林哲的余胜军一战。
而除了这些余胜军的正规军外,林哲也是大力整顿协防团,首先是从原有的七个协防团从抽调精锐骨干,也就是原来的那些加强营士兵,统一编组了两个团,这两个团虽然继续采用协防团的称号,但实际上装备和待遇已经和余胜军正规军一模一样了。
但是就这么和林哲闹翻脸,后果也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于此同时,余胜军对协防团的士兵来源也不仅仅限于之前的战俘,而也向民间的穷苦民众中招募,依旧只给予伙食,而不发给军饷。对新兵的要求也没有正规军那么高,基本上只要是青壮都要。
你余胜军要收编他们的武装力量,自然是会遇到阻碍的,比如已经高升杭嘉湖兵备道的曲胜潮,他就死活不肯让手底下的两千多民壮被收编。
林哲只要当地的赋税,至于谁去当官对他而言问题不大,而且余胜军盘踞苏南和浙北数年,那些地方官员大多也是知道余胜军的厉害,既然朝廷那边没有明确圣旨说不让林哲收取赋税,那么他们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自然是乖乖的向余胜军交出赋税所得了。
这是一种鸵鸟战术,清廷既不给林哲什么督办江南军政事务的名头,也不对他扣留江南赋税而进行惩罚之类的。
也没有对林哲扣留苏南、浙北、皖南等部分州县的赋税而说什么,摆出了不管不问的态度。
面对已经不止是跋扈,而是摆明了要割据地方的林哲,清廷上下大为惊慌,那些军级大臣议论了几天都是没能拿出什么好的办法。
目前而言,余胜军已经控制了苏松太全部、常州府除江阴县以外的各县,镇江府的金坛县、溧阳县、江宁府的溧水县等。
而太平天国和清军两边也没有闲着,一个个都是磨拳搽掌,练军扩军,然而有意思的是,自从六月份后,江南地区的余胜军、太平军、清军之间的交战却是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至此,虽然说林哲尚未公开化的造反,但实际上已经是撕破了脸皮,林哲和他的余胜军已经走上了独立割据的路子。
“如果继续让林哲这么胡搞下去,他继续做大到时候控制整个江苏和浙江甚至北上苏北怎么办?”咸丰帝也是有着自己的担忧,他知道现在和林哲闹翻的话,吃亏的是朝廷,但是他也担心继续忍下去的话,会让林哲更加嚣张,继而控制浙北、江苏等更多地区。
“如今林哲已经拥军数万,盘踞苏南、浙北、皖南等州县,如果强行和他闹翻后果不堪设想!”文庆如此对咸丰帝如此道。
如果上述五个混成团以及第二骑兵团能够顺利编成的话,那么余胜军的陆军规模将会直接翻倍,达到两万三千人左右的规模。
然而林哲却是不一样啊,余胜军可不是什么流兵土匪,而是一支正规的政治军事利益集团。
说到这里,他提起了李鸿章:“此前江淮新军已经出兵扬州,并且大败贼军,可见我们这两年办新军的路子是对的,如今我们只需要办更多的新军,到时候足以应对任何局势!”
面对几乎是只要身体条件合格,来者不拒的协防团募兵要求,很多清军、太平军的溃兵都是趁机加入协防团,只为了混一天三餐饱饭。
至于这两个军械局什么时候才能够大规模量产洋枪样炮,那就得看清廷的投入力度了。
总之就是当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