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领可在……”
远方地骑士靠近了,城卫军的眼前出现了一片浓浓的黑色。崭新的铠甲在晨光地照耀下。竟然有着一丝缓缓流动的错觉。
但是,如他们这样的将领毕竟只是极少数,就算是以凤毛麟角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充满了个人魅力的将领确实有,就刘俊书所见,仅以大汉境内,起码就有五人。
马蹄声逐渐近了,如同雷鸣般的响着。
短短的一年有余,他们的表现已经颇为可观。
迅速的做完了这一切,弩弓手们返身奔回大阵,他们张开了弩弓,严阵以待。
许海风下马,满面笑容的迎了上来:“刻兄果然不凡,城卫军的这第一仗赢得漂亮。”他微微一揖,道:“许某恭喜刘兄旗开得胜。”
因为,他也是从一个新人成长起来的。
许海风手下各种人才都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统帅一军的高级将领却是奇缺无比。
铁菱子的数量并不多,但是足以给任何不怀好意的骑兵队伍一个意外的惊喜了。
在他们之前,弩弓手卸下背后的鹿皮背囊,里面装着的是一粒粒六角形的铁菱子,他们跑到方阵之前,就在十步之内无规则的洒上了许多。
直到今天,他们终于做到了,而且是近乎于完美的做到了。
欢呼之声骤然安定下来,城卫军们地目光注视到一脸从容。不见丝毫波动的刘统领身上。
中、低级军官,特别是低级军官在军队之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并且无可替代的。
这样做导致了一个不可避免地后果,那就是。这些将领离开了自己的军队,他们的声望所起到地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城卫军已经二次扩兵,此时的人数在三万有余。然而。统领人选,一直是他地一块心病。
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因为他们就是军中的神,他们地名字已经代表了军人之魄。
迎着阳光,许海风的脸上有着欣慰的笑容,对于这些新兵蛋子们的表现。他并不意外。
是以大汉帝国最为注重的就是高级将领的培养和发掘,一旦有了这样的将领,部队的战斗力将会成倍增加。
他知道,虽然自己是这只部队的最高长官,但是一旦想要图谋不轨,想要对许海风不利,那么等待他的将会是不堪设想的后果。
因为,当他们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所率领的部队就已经成了他们地私军。而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军队才能爆发出所向无敌的战斗力。
在黑夜的掩饰之下,这些祸害人的东西如果不经过仔细搜索,根本就无法发觉。
只是,这位卧龙城新任监察使终究不是军伍出生,让他担任此职也是无可奈何之举。直到刘俊书归顺之后,才解了他的这个燃眉之急。
然而。军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现象,大量地经过了系统训练的低、中级军官的出现,使得军队的凝聚力空前团结。强大的凝聚力所代表的就是无敌的战斗力。
在这其中不乏完全相左的意见存在,但是,当他刘俊书决定下来的那一刻起,军队之中就再无半句反对之言。
他们五人在各自统帅的部队里,在那些勇敢的军士心中都有着崇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甚至只需凭借自己的名声就可以赢得一只军队的心。
第一次在战场之上能够保住性命,并取得胜利,那种感觉没有经历过地人是很难想象的。
不过,除了方家的嫡系部队北方大营之外,其余的几位统领在位最多不过十余年,时间一到,他们必须调离自己的军队。
此次出征之前,有资格得到行动计划的中高级将领们纷纷阐述己见,提出无数的建议,有许多皆是刘俊书本人都未曾注意到的。
在刘俊书之前,一直是由葛豪剑暂代其职。
军队的战斗力和自家的江山哪个重要,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城卫军是他所带过的最得心应手的部队。
或许,他已经成了第六位这样的名将吧。
微微躬身,刘俊书还了一礼,道:“不敢当,许大将军建军年许,训练有素,城卫军已经颇具战力,刘某仅是得享其成罢了。”刘俊书的口气虽然淡然,但却是发自肺腑之言。
城卫军们大都是原吐番国的一般民众,许海风在离开京师,回返卧龙城之后,方才开始组建成军。
城卫军们做到了,他们在组建的第一天就一直在被灌输着一个思想——服从命令。
在青日里,所有的将士们会自发的探讨,交流彼此的心得。特别是此次大战来临在即,这种氛围就更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