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年前出海的第一批航船回来了,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让满京城哗然。几乎同时,京城的大街小巷贴满了郡主私学招生的公告。原先的永宁坊成为无忧郡主的私学,取名永宁书院,凡京城及附近年龄在六至十二岁的孩童,无论男女,均可入学,一切费用均由无忧郡主承担。确实家贫者,一经核实,只要坚持在学院读书,每月另可领二钱银子的补贴。对成绩优异者,另有银钱奖励,最高可拿到每年十两银子的奖学金。
学院为更好地教育所有学子,男学与女学分开授课,且课业按照年龄及类别文工分开,其中六至八岁童蒙班,以识字算数为主;十至十二岁的孩子,直接入工读班,入学前根据技能测试分班,学习各种实用技能,成绩优异者,出徒后直接入六部各衙署做工;八至十岁的少年,可选择入童蒙班,一同开蒙,也可选择入工读班,学习技能。
对非京畿户籍的孩童,愿入学的,郡主府一应承担相应费用,并提供住宿,补贴每年两次往返费用。年满十二岁不能入学的,可自行入书院旁听,书院免费发给笔墨纸张,可以一同参与书院考核,成绩优异者,同样给予分配工作。
永宁书院的设计,是大周朝从未有过的。
童蒙学院又分成了小童班和大童班。其中小童班主要是足岁开蒙的幼童,不分男女,同处一室。七岁后的孩子就放进了大童班,男童女童分开学习。
工学院分为男学女学。男学以铁匠、木匠等为主,女学以刺绣、制衣等为主。而当中农学、医学及商学三院最为特殊,男女皆可入学,除医学院按照男女分别授课,农学院与商学院均为男女同教。学院甚至还开出武学院,所有学员无论男女,均可学习骑射体术!
消息一出,比那从海外带回的数十船珍稀异宝带来的轰动更大,仿佛一瓢冷水被泼进了滚烫的油锅中,溅出无数水花。京中有人毁骂、有人叫好,有人立刻开始打探怎么报名,有人将信将疑要继续围观,也有的人已经开始各种阴谋论,对此,郡主府一概不予回应。反正愿意入学的,她敞开大门欢迎,不愿意的,她也不强迫——本来就是上赶着砸银子的事情,她何必去讨好那些不长眼睛的呢。
住在西城的尤娘子前年死了男人,自己一个人拉扯着一儿一女,日子一直清贫,眼下儿子七岁,女儿六岁,平日里吃都吃不饱,从来没想过要给孩子开蒙上学。孤儿寡母的日子格外艰难,尤娘子一个人白日下地干活,晚上靠给人家浆洗缝补赚点钱补贴家用。眼瞅着两个孩子都快养不活了,尤娘子正在心烦,听到了满大街小巷传的沸沸扬扬的永宁学院招生,立刻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招生现场。
两个孩子瘦瘦小小,一个六岁,一个七岁,看起来却像是三五岁的样子,现场负责报名的人也只是确认了两个孩子的确都够了六岁,便给他们登记上,一人给了一张号牌,让他们回家等着,到了日子自然有人去通知他们。负责维持秩序的小哥是个俊俏的少年,还给了尤娘子一吊钱,让她回家给孩子买点吃的,补补营养。
书院报名持续到了八月底,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岑听岚没指望头一年招生就把京中十余万儿童全都收拢来,事实上,她原本预料,能来百十个孩子也好。结果还是让她满意的,到八月的最后一天,招生截止,书院居然收到了三千余适龄儿童!岑听岚很开心,立刻又让人贴出了入学通知。
在永宁学院看到入学通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永安书院,用的是什么神仙师资啊!以至于到九月中旬开学之前,整个京城都在讨论这件事。
尤娘子家的两个孩子都收到了入学通知,与孩子的入学通知同时到尤娘子手上的,还有一份作工的邀请:永宁学院刚刚起步,需要很多杂役婆子,照顾那些宿在学院的学子们吃住,来送通知书的小厮看上去聪明伶俐,笑着问她愿不愿意进学院当个厨娘,学院可以给她一两银子月钱。
尤娘子立刻收拾东西就跟着小厮走了。他们说的司承业大儒是谁她不知道,她也不晓得鲁长生师傅的技艺有多高超,但是就凭郡主府这个态度,她尤娘子这辈子就是郡主的人了。
和尤娘子一样得到实惠的还有许多,报了名的家庭都在庆幸,而没报名的则捶胸顿足。一些也有点儿家世但又到不了司祭酒面前的,开始动心思四下活动,希望能在九月十五开学前,将自家孩子送过去。一时间,岑听岚的几位哥哥和陆珏都成了京城的香饽饽,就连荀令都有人请托。
岑听岚早就料到这个局面,给了哥哥们每人十个名额,提前约好,要进学院可以,他们不是报名的学生,费用学院一概不承担,想要入学,每人每年还要交三百两束脩银——曾经有一个免费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既然不珍惜,那就花钱吧。何况,三百两而已,对于那些能活动到几位哥哥眼前的,实在不算什么。
而陆珏呢,指明几位舅哥的府邸方向,弥勒佛一样堆着笑将人送出去:“承蒙大人看得起,我就是个赘婿,没什么地位,我们家都是郡主说了算。”
他都这样说了,也没人好意思一直缠着他:毕竟是赘婿嘛,在妻家地位低也很正常。只是若是这想法被摄政王府的人听到,恐怕头都要笑掉了:老爷没地位?王爷没地位都轮不到老爷没地位!
陆珏前脚拒绝了请托,转头送进去几个毫不相干的孩子——那是他从江南物色来的,这几个孩子要么是自己天资聪颖,要么是爹妈有一技之长,总之都是他急需的人才。
摄政王府的家仆亲随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自家孩子、族中弟子,但凡有合适的都送去,不合适的抓来旁听也得来,就连荀令都借机会往学院里送了人:主子未来可不止是个郡主,这些孩子有机会进去,都是他们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