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现在手中的这张纸,就是一份勘合纸,名字来源就是大明的半印勘合制度。
通俗的说,就是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半印,或者说骑缝印、字号、底簿与勘合纸相对证,证明这玩意儿是真的。
看了半天后,朱由校抬头看向袁世振道。
“你的意思是,除了更换田契外,还要更换户帖与身凭?”
“回陛下,大明如今用的黄册和鱼鳞册,还是昔年张太岳变法时所造。”
拱了拱手,袁世振解释到自己的想法。
“依陛下计算人口之法,民间隐瞒田亩、户口之数众多,鱼鳞册与黄册已经不能再用。”
“朝廷税收锐减,若不清丈田亩、重造鱼鳞册,编排人口,重造黄册,今年的税收再是严令,恐也很难有所增长,故此已是迫在眉睫。”
“朝廷要新设乡官,增配县官,正好以此制配合考成法实行,责任到人,择优选官。”
“嗯。”
听到袁世振的话,朱由校赞同的点了点头。
当年张居正的考成法,就是配合这个施行的。
低下头,玩弄着手中的纸张,朱由校突然有了一个新的主意。
整整一盏茶的时间,袁世振都端坐在布墩上,看着皇帝在上面不知道在搞什么。
拿起小刀和笔,在这张勘合纸上一阵勾勾画画,裁裁剪剪,一个后世的户口本雏形就出现在了他的手中。
姓名、性别、户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
除此之外,在每页的最下面,还有八个小方格,上面写着丁口税。
从身侧拿起一个只有小拇指大小的印章,拓上印泥,将裁剪出的小勘合纸贴在另外一张纸上,用印章骑缝而印。
拿走小纸后,看着桌上的宣纸,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头对小太监道。
“去找王末,让他派人去江西,请一些专门造勘合纸的造纸人来京,开办厂房,专造这种纸。”
“奴婢领旨。”
闻言,那小太监虽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但还是领命而去。
“爱卿且上前来。”
对袁世振挥了挥手,示意他到龙书案前来,朱由校将自己用了一盏茶时间弄出来的东西展示给他看。
“你觉得这样做户帖,如何?”
“第一页,为户主,一般为当家男性。”
“第二页,为妻子。”
“往后,则是子嗣。”
“那若是纳妾?”
听到皇帝的解释,袁世振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问道。
“大明律关于纳妾怎么规定的来着?”
“这个。”
闻言,袁世振眼神闪烁了一下。
“四十岁无子,方可纳妾。”
“袁爱卿有几房侧室,几房小妾啊?”
看出了袁世振的犹豫,朱由校往后靠了靠,笑着问道。
“回陛下,臣。”
虽然被皇帝的这个问题问的有些不好意思,但袁世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臣妻尚在,另有侧室一,小妾二。”
这个没法撒谎,锦衣卫一查就能清楚。
“哼。”
闻言,朱由校冷哼了一声。
华夏这块土地上,除了螨清皇帝弄出个多皇后制度外,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制,或者更近一步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后宫怎么能有两个皇后呢?
关于纳妾的规定,是朱元璋定下的,在太祖、成祖,甚至于正统年间,都执行的很好。
但从弘治那位中国好男人上台之后,官员、富商纳妾这个事情,就给放了开来。
“回去之后,交一百两银子罚款到户部。”
“臣谢陛下不罪之恩。”
听到皇帝的话,袁世振松了口气,连忙拱手道。
“这条写入新法之中。”
挥了挥手,朱由校看着袁世振道。
“清理人口之时,这条要注意,凡是非四十岁无子而纳妾者,纳一人,罚银五十两。每多一人,多加五十两。”
“清理过后依旧敢纳妾者,与偷税漏税同罪。”
“臣遵旨。”
闻言,袁世振连忙躬了躬身答应道,不过随即,他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若是其家无银可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