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确定无疑?”
见邓舍来到,李首生忙起身行礼。邓舍挥了挥手,说道:“不必多礼!坐下吧。”两人分别落座。侍女端茶奉水。
相比李首生的着急,邓舍不动声色。他绕着室内踱了几圈,忽然一笑。
“是的。”
邓舍哈哈大笑,自扬长出门。出得室外,也不用侍女、随从引路,大步流星,来到前院,进入厢房,抬头一看,李首生已在等候。
“动手前,要告诉我,先得我允许方可。”
“都说了什么?”
“主公若信,臣自请获罪。主公若不信,臣有话说。”
“三个违纪之人,你怎么处置的?”
……
方补真冷笑两声,恭恭敬敬地把折子奉还,说道:“主公信他们的话么?”
李首生的疑惑顿时消散,满脸佩服地说道:“主公高见,主公高见!”——他是专门搞情报工作的,岂会想不到这一招?前边不说,只是故意而为之。如果他什么都说了,怎么显出邓舍的高明?
“说!”
邓舍带着玩味的笑容,说道:“免礼,起来吧。……,老方,听说你昨日无功而返?巡了半天城,一个违风纪的人也没逮住?你今日来,可是来请罪的么?”
方补真来入室内,跪拜行礼。
“诺!”
“三个?”
邓舍是干什么出身的?他是怎么拿下益都的?阴谋诡计,他绝不缺少。只是很多时候不愿用罢了。
“从昨日入城,封帖木、景慧、道衍等人有无异动?”
“说有官员违风纪的也是你,巡城一天半个人没逮住的也是你。”邓舍叫来随从,吩咐从书房拿来了两份折子,丢给方补真,“这是昨天晚上有人给我递上的折子。你看看,他们都说了些甚么?”
“臣求见主公,确实不为此等小事。有一件大事,想向主公奏报。”
邓舍放下了茶碗,站起身,负手踱步,想了一会儿,说道:“嘿嘿。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封帖木、察罕帖木儿,怕是你们怎么也想不到。尔等在千里之外的一次见面,我竟能立刻得知!‘帖木’、‘帖木儿’,这两个人的名字还挺有缘分。……,老李,你差事办得好!”
“谁人泄露了风声?”
“你有何话说?”
“都是谁人?”
李阿关不是一个不识轻重的女子,她知道李首生和方补真一样,都是海东少数的“要人”,既来求见邓舍,必是有大事禀报,当下也不敢再纠缠邓舍,乖乖起来,体贴小意地伺候他穿衣。
“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放封帖木出去!”
“老爷好坏!”
“臣为何请罪?”
“如何?”
“景慧、道衍并无异动,除了来趟王府之外,其它时间都待在佛道衙门,并不见其外出。至于封帖木,……”
好嘛,他不用;察罕帖木儿倒用起了起来。不过,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从一个侧面来说,李察罕已经开始“不择手段”。并且他的这个“不择手段”,用的还是初次见面的封帖木,可见其对战局“着急”的程度。
因受到弹劾,所以吴鹤年故意走漏风声,给方补真一个下马威,使其第一天的“巡城”一无所获;而又正因为此,方补真在略施小计,引蛇出洞后,抓住人立刻送给吴鹤年,“请他定断”,说白了,不就为难他的么?
“可是封帖木与陆聚之间,定有不可告人之勾当。难道就这么眼看着……?倘若拖延时日,或成大祸呀!”
“噢?”
“封帖木呢?”
“请主公细听之。”
“噢?说来听听。”
“却是为何昨日无事,而今日连抓三人呢?”
“讲!”
室内春色,外边有人来报:“通政司李首生求见。”
“噢?”邓舍端着茶碗,本来正要喝水,闻听此言,抬起头,说道,“封帖木去过察罕大帐?”
“是的。”
“陆聚等人初降,徐州兵还没有改编完毕。此时不可妄动。”
李首生的通政司专责刺探侦听,从昨天起,邓舍就在等他来了,此时听报,顾不得李阿关一副妖媚作态,“李阿关女儿”云云也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忙起了身,吩咐说道:“叫他在厢房相候。”
“大中午的,你巴巴跑来见我,必是有要事相告?”
“在听说察罕亲自提军西来后,臣曾接连派了好几股人去到大宁等地潜伏,或扮作流民、或假装赤脚行医。察罕军的驻地虽警戒森严,不能靠近;但封帖木去察罕大帐的路上却并没有鞑子巡查。有人便在半路上见过他。”
“啊?……,放他出去?”
李首生起身跪拜,举起右手,往下虚斩,阴森森地说道:“宁杀错,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