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袁可立一行要坐海船到南京的时候,老头便决定坐个顺风船,这不,早了好几天就在这天津城里等着了。
大少其实心里很不愿意让徐光启去坐自己的船。
毕竟这老头子和西洋人的关系比较好,还没有一点点的技术保护意识。
老头自己又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一般的技术看一看他都能懂,什么样的技术让他看到学了去,都可能被他免费的送给西洋人。
中国的好多东西,西洋人都是通过这老头手里搞到的。
这老头并不认为这种技术类知识的传播有什么不妥,还会为自己这种免费的赠与行为沾沾自喜,认为这是扬了大明的国威。
程风到达天津,在得知徐光启想乘坐顺风船的时候,心里是不愿意的。
可是这话自己也不敢说。怕说了不但得罪徐光启,还会得罪自己的老师,会让老师认为自己太小气,没有君子风度。
至于跟老师说什么技术保密,那纯属扯淡,肯定会被骂个狗血喷头。
程风没有办法,只好提前安排人到码头去通知种花红玉,把船上所有的炮台,螺旋桨传动机构全部封闭起来禁止任何人进入。
为了给船上的人员留出足够的时间,程风特意在天津多住了一天。
十二月十二日,满载着家属的戚继光号观光船,扬帆起航离开了天津,驶向宁海洲。
因为是在渤海内海,船速不敢放开,直到天将黑的时候,才到达宁海州沁水船厂。
徐光启并不知道这是程家的产业,只以为是到了夜晚停靠休息的码头。
船上的人员都防着这老头,自然也不会给老头解释。
十三日凌晨,接到杜祖铭一家的程风,趁着天刚麻麻亮,再次扬帆起航,直奔成山卫。
一路上顺风顺水,当天中午两点,便回到了马栏湾码头。
程风不敢在这里休息,怕徐光启上岸之后看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给那些西洋人带来曙光。
等到姑姑婶婶们全部下了船,戚继光号匆匆忙地离开马兰湾,程风带着自己的老妈和老妹,老爹都不要了,直奔上海而去。
路途中为了防止被徐光启发现船上有电灯这个稀奇玩意,整条船都不敢开灯,就这样黑灯瞎火的在海上跑了两天两夜。
十二月十五日,戚继光号进入长江,未在上海停留,一路逆流而上,驶向南京。
十二月十七日,终于到达南京码头。袁可立一家人在码头上租了十二辆马车,徐光启一家也租了十四辆马车。
戚继光号没有在南京码头停留,带着杜祖铭一家直接前往台湾。
看着戚继光号离去,程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心情也放松下来。
二十六辆马车的大车队,浩浩荡荡的驶进了南京城。
徐光启原本想先找家客栈安顿下来,再慢慢找房子。
程风很是大方的,请老师邀请他们一家一起,先到家里去住上几日。
程家在南京买了院子,袁可立是知道的,毕竟这院子是董其昌帮忙才买到的。
这徐光启与袁可立的脾气又很相投,看自家徒弟想请徐光启到家里去小住,自然也是愿意的,便出言相邀。
有现成的地方住。徐光启也不客气,非常愉快的接受了。
大家都是第一次进南京城的家,谁也不知道自己家的院子在哪里。
程王氏都忍不住问自家儿子:“哥儿,你自己买的院子在哪里你不知道?”
程风也挠头啊:“娘亲有所不知,这南京的院子是我委托沈爷爷和董师伯帮忙买的,我还一次也没来过,所以不知道在哪。”
程王氏也是哭笑不得。好在徐光启对南方有经验,让袁枢在城门边找了一个街溜子,告诉了那个街溜子具体的街道门头。
果然,只要你说出地址来,这些街溜子没有不知道的地方,只花了二十个铜板,便被街溜子带到了目的地。
南京城东,御驰街雀羚坊程家大院门口,街溜子指着大门:“几位老爷,这里就是你们要找的地方。”
袁枢抬头看看这门头还挺大气。就问街溜子确认:“确定是这里没错?”
街溜子肯定:“只要爷给的地址没错,那就是这里不会错的。”
袁枢点点头,把二十个铜板给了街溜子,便上前敲门。
哐哐几声门环响后,旁边的门上打开一扇小窗,小窗里一个老头伸出头来询问:“这位爷有事?”
袁枢轻声询问:“请问这里是山东登州府文登县程家的院子吗?”
老头点头:“请问你是?”
袁枢笑道:“是你们家主母和小少爷来了,不知沈老将军可在家?”
老头大惊:“这位公子稍等,沈老将军在家的,老奴马上就去汇报。”
老头说完,小窗也没关,转身就往后面跑。
也就五六分钟的时间,沉重的大门徐徐的打开,银发银须的沈有容老将军带着家里的佣人微笑着站在门口迎接。
老头还以为来的是程二虎,正微笑着准备打招呼,一看“嘿”,不是程二虎。
来人眼熟,但不认识,好在这个年轻人旁边的那个小孩自己认识。
程风站在大门前,微笑着看着大门一点点的打开,沈老爷子正面带微笑的站在那里。
大少忙躬身行礼:“沈爷爷好。”
袁枢被程风的一句“沈爷爷好”给僵住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称呼,犹豫了片刻,果断的放弃了辈分,躬身行礼:“袁枢,拜见沈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