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儿,你这几天是不是长高啦?”老妈疑惑地问道,还拿手比了比,差不多有十四公分。
“哪有这么高,顶多九公分。”乾阳笑着回应了一句。
他终于不再长个了,从 172 长到了 181 ,终于停止了生长。
他担心的 334 和 334 没有出现。
“这是好事,就是感觉长得有点太快了。你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妈,人家哪吒刚生下来就能跑能跳,人家老妈也没这么大惊小怪的呀。”
老妈一愣,眨了眨眼睛,一时没明白儿子说的和哪吒有什么关系。
老爸看不下去了,问道:“少忽悠你妈,考你个问题:怎样能让客人觉得我们的烤鸭好吃?”
嘿,这问题问得真有水平啊。
问对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父亲没问怎么把鸭烧好,而是问怎么让顾客认可。
乾阳觉得父亲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
看来父亲明白品牌效应和精益求精的大致意思了。
乾阳心里暗笑:考我是吧?看我怎么震惊你。
他咳了一两声,清了清嗓子,开始滔滔不绝:
“爸,你听我说,我还真有几个不成熟的法子。”
“有个叫查尔斯的鹰国心理学家,自称美食物理学家。”
“他说,影响对味道感知的,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预期。”
“人对食物味道的预期,并不是从入口时刻才开始,而是从你准备吃它时就有了。”
“比如吃盐,你的预期是咸,若吃到甜味,就没达到预期,你会觉得,这糖不好吃。”
“并非甜味不好吃,而是没达到你的预期,所以你主观上觉得不好吃。”
“说白了就是要做好预期管理,比如给烤鸭取个特征全写在名字上的名字。
比如,功夫烤鸭;用杉木烤的就叫,杉木烤鸭等。”
“第二个因素,是专属感。”
“一个食物若成为某个人的专属,那这人大概率会觉得更好吃。”
“就像奶奶知道我喜欢吃蛋炒饭,她会在晚饭时专门为我故意多下点米。
专门为我留冷饭,我就觉得这是世上最好吃的蛋炒饭,连米其林三星主厨都比不上。”
“我们以后开烤鸭店,顾客点菜时记住他们名字,上菜时餐具上写上顾客名字,也可能让顾客觉得烤鸭更好吃。”
“第三个因素,是五感。”
“除味觉外,视觉、嗅觉、听觉、触觉营造的氛围也很重要。”
“用粉色甜酱,把烤鸭拼盘摆得漂亮些。”
“现场把刚出炉冒着热气的烤鸭端到桌上,当场分食,刺激顾客视觉、嗅觉。”
“放点烤鸭起源时期的古典音乐,增加顾客食欲。”
“把鸭皮做脆,让顾客咬时能发出声音。”
“这些都能让顾客觉得食物更美味。”
“以上都是心理专家说的,我本人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要照顾人的感性素质。”
“就是连顾客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审美需求。”
“比如,两家相邻的饭店,一家门口放着五六十年代的恐怖人偶,一家放着鲜花绿萝,人会下意识觉得鲜花绿萝的那家饭店味道更好。”
“咳咳咳,爸,我说完了,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乾阳眼神清澈,一脸懵懂的样子,好奇地望着父亲,满是求知欲,期待父亲能给出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