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说定天下难。定天下时天昏地暗,群雄竟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四海之民在战乱中朝不保夕,死伤大半,其中多少苦,无法说。
有的却说守天下难。因为得天下者常骄奢淫逸,贪婪成性,使得百姓困苦。
有的说比较起来,定天下难。毕竟守天下时犯了错,还有改的余地。而定天下时,一旦出一点点错误,便会丧身于黄泉九幽,再不能重来。再者,守天下时,天下之才尽可以用,而定天下时,天下之才分崩离析。聚则利,散则害,故定天下难。
有的说比较起来,守天下难。因为定天下时,君王常是明主,守天下未必……
谢安听到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论,闷咳两声,问:“你认为呢?”
周围一片寂静。袁天青答道:“就是分辨不清,才问大人。”
谢安捋了捋胡子,说:“依老夫所见,此一题非是问结果,而是问难在何处?老夫虽有定案,然不足以盖棺定论。不如交由天下士子回答。”他对考生们说,“老夫今日号召天下学子,共做此文,以一月为期,老夫会将两方意见,各取其最佳者呈送陛下。也让陛下瞧瞧,天下人对于国政之难有何见解。”
这法子,对才子们真是意外之喜,甚至是天赐良机。
只要答得好,便能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而且还是在殿试之前,这太重要了。
于是大家纷纷拜谢,有的都跪下了。
袁天青却暗道滑头,把自己的难题转手给别人,还要别人感恩戴德,还能得一个好名声。当了这么多年官的老油子,果然有两下子。
他说:“谢大人不愧是谢大人。说吧,您的题目是什么?”
谢安捋须一滞,笑说:“你也不愧是个滑头。答题和本心,还是不一样的。然陛下爱才,老夫从之,也罢,就饶你这一回。老夫之题目,乃是以‘春草萋萋’为题,作诗一首。听闻你可以七步作诗,老夫今日等你七步,这是第一步。”
他说着,轻轻往左边踏出去一步。
“春草萋萋”为题,作赋一首,即为今日会试考题。作诗一首,并限定七步之内,即为谢安给袁天青的题目。这实在有点为难人。
那些考生无不张口结舌。
因为他们为此题思索一天,若要他们现在七步作诗,尚且很难。
让人立刻想,这怎么可能?
才惊愕片刻,谢安又踏出一步,说:“第二步。”
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如此短暂!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作出来。
谢安随即又踏出一步,“第三步。”
远处,他的轿子被抬过来,在离不远处的地方放下。只需几步,便能走上去。
谢安再踏出一步,“第四步了。”
没有人不觉得这是强人所难了——但大多数人都在看热闹——尤其那些现在就咬定主意的人,心想袁天青一定答不出来。
就在谢安又踏一步,还没说话时,袁天青念道:“离离原上草……”
谢安静默聆听,周围也一下子静了。
整个长安似乎只有一个人的声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念完之后,谢安挥退轿子,大笑道:“以前只听传闻,老夫还不信,今日信了。尔之才华,比十郎高一些。老夫还有一问,‘隐士可招否?’”
在《楚辞·招隐士》中有一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这便是“春草萋萋”考题的来源。
袁天青常以隐士自比,故有此问。
袁天青微笑反问,“不知招来何用?”
谢安再次大笑:“君子不器,尔非一用。顺心可招用,不顺心则不可招,不可用。你这滑头,竟是要待价而沽。好,你耐心等一等,自然会有答案。”欲走,又说,“你来长安多时,也不见你拜见谁,有空要来谢府,给老夫带二两碧螺春来。”
众才子又惊,谢安此语,竟是当众提出了邀请。那可是太傅,连齐王和晋王都想巴结的人,今日竟然要结交此人。这真是莫大荣耀。
袁天青顺口回道:“好,有空聊。”
但他思想上并没打算实施。
他拉着夏川,从散开的人群中溜走,终于松了口气。
走远了,才停下歇口气,夏川说:“大哥,你刚才所做之诗,就是今日考题。川苦思一日方得一赋,然立意、词句皆不如大哥,大概别人也是这么觉得。不然刚才他们的眼神,不会是那样,羡慕中带着嫉妒,甚至还有些恨意。”
“呵呵,不遭人妒是庸才。别管他们。”
“大哥,你究竟是怎么学会这些的?川不解,这是天生,还是后天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