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未久,王浑父子便将刘渊推荐给朝廷,极言其有大才,文武兼备。
武帝闻奏,下旨召见。刘渊于是奉旨上殿,侃侃而谈,奏对颇称帝意。
刘渊辞帝下殿,武帝大为赏识,即对阶下王济说道:朕观刘渊容表,即春秋之由余、汉代之金日磾亦不能过。
王济奏道:诚如陛下所言。然臣知其文武才干,又超出由余、金日磾多矣。陛下若委以东南事务,则吴越之地,不足忧也。
晋武帝:卿言是也。依卿所奏,可命刘渊主理东南事务。
大臣孔恂、杨珧闻听,急急出班,同声阻止:陛下不可!
晋武帝:因何不可?
孔恂:诚如陛下所言,刘渊之才,朝中无有能与之相比者。若拘而不用,其便难成气候;若授之以军权,树其威望,则恐其如刘玄德一般,不再听从魏武帝所控矣。
晋武帝:却是为何?
杨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渊乃系匈奴异种,委其回西域治理本部事务,臣等已为陛下担忧,若将天然险阻之地赐之,臣恐切切不可。
武帝闻奏,默然不语,遂罢王济之议。
字幕:时光流逝,岁月更替,转眼已至咸宁四年。
陇西急表入京,报说秃发鲜卑部复反,秃发树机能斩杀凉州刺史杨欣。西晋尽发秦、凉二州之兵平叛,然而不敌鲜卑叛军,初战便即溃败。
武帝闻报,急急升朝,向群臣访求收复凉州之策。
上党人李憙进奏:臣请征发匈奴五部兵众,授刘渊为帅,令其西征,秦凉指日可定。
话犹未了,孔恂又出班阻谏:若依李公之言,反至祸患愈深。
李憙勃然大怒:匈奴兵马强悍,刘渊熟悉兵法,使其奉诏以示陛下圣武,有何不可?
孔恂答道:刘渊若能平定凉州,斩杀树机能,则恐其以凉州为基,更为朝廷之患。刘渊譬如刘备,绝非池中之物,乃蛟龙也。龙得云雨,复能制乎?
武帝闻奏,再次犹豫,只将刘渊拘留在洛阳闲居,不放归国。
数年之间,刘渊仕途两次皆为孔恂所阻,不由喟叹天道对己不公,心中怀忿难舒。
时有游侠王弥,向与刘渊往来切磋武艺,因而交情至厚。这日王弥欲回故乡东莱,遍告洛阳故友。刘渊闻知,便在九曲河滨大摆盛宴,邀请众友,为王弥饯行。
酒至半酣,刘渊执其酒杯,忽然流下泪来。
王弥大惊问道:兄长何致伤感至此?
刘渊长叹道:大丈夫立于世间,不能建功立业,复祖先之基,则何生此身耶?王浑、李憙系某同乡,深知我才,故常推荐于天子。只恨屡为奸佞谗言所阻,且久必为佞贼所害。某本不欲为官,今陛下拘我于此,兄又舍弟而去,恐某终死洛阳,不复与兄相见矣。
王弥闻此,嗟叹不已。
刘渊因此大醉,自旦至暮,慨叹高呼,声振四野,满座之人无不流泪。
齐王司马攸当时正在九曲,听到河滨呼声震天,便派从人:命你乘骑快马,前往河滨察看,是何人在彼处纵声高呼,竟有如此雷鸣声响。探听明白,回报我知。
从人遵命而去,片刻回报:是匈奴左贤王质子刘渊,与众人聚饮于河滨,连发狂吟。
齐王早闻刘渊大名,于是即刻进宫,对晋武帝奏道:刘渊者,枭雄也。今聚众于河滨,发其狂语,大有不臣之志。陛下今若不除,臣弟恐并州不复为朝廷有矣。
当时王浑正在帝侧,闻之大惊,急进言道:刘渊乃是长者,安居洛阳十余载,并无丝毫反状。王浑愿以全家担保,决无此事。况朝廷正欲向凉州诸胡表明诚信相待之意,布德以使远人归附,岂能凭空捏造,杀戮无辜人质,以示陛下恩德不广?
武帝深以王浑之言为然,于是温言劝出司马攸,终不斩杀刘渊,使其躲过一劫。
字幕:咸宁五年,刘渊父左部帅刘豹亡故。
匈奴左部诸大人即发哀书至洛阳,呈于朝廷,并请少主刘渊归国理政。
王浑即趁此机进言:陛下不如释放刘渊归部,以统其众,为朝廷西北屏藩。
晋武帝:准卿所奏。命刘渊为代理左部帅,使其归国,统领部众。
刘渊上殿领旨,不由心中大喜,就此拜辞皇帝,又深谢王浑说情大恩,快马归于并州。这一番便如曾祖刘备当年离开许都,恰似撞破牢笼飞彩凤,顿开铁锁走蛟龙。
闪回结束。太康十年,晋武帝采纳东夷校尉何龛之奏,任命刘渊为北部都尉,使其总领匈奴五部,以制衡慕容鲜卑。
刘渊拜领北部都尉印绶,颇觉复兴汉室有望,不禁野心大起。
遂召集五部渠帅大会,严明刑法,禁止部族各种奸邪恶行。刘渊兼又轻财好施,与人推诚相见,于是匈奴五部豪杰皆慕其德,纷纷投奔到门下。
数年之间,西凉大治。幽、冀诸州知名儒生及杰出人士,都不远千里,前来投附。
刘渊自此统领匈奴五部,暗蓄势力,便似曾祖刘备在新野时般,以待时机而起。
镜头转换,晋太熙元年,京都洛阳,晋宫大内。
晋武帝司马炎由于纵欲过度,渐渐病重,便欲嘱托后事。环顾朝堂,见开国功臣都已去世,乃叹息无可托付国事之重臣。
众文武朝臣旦夕入宫问安,见天子病笃,亦各惶恐不安,无计可施。
国丈杨骏恐怕大权旁落,排斥公卿大臣入宫探病,只亲自伺候,不许他人近前。趁武帝昏沉不醒之际,杨骏又常发矫诏,随意撤换朝中公卿,提拔安置心腹,委以重职。
这日武帝病情稍好,升朝理政。环视阶下,见朝班中颇多生面之官,问之皆杨骏所新近委用者,几占朝臣之半。武帝随意询问数人所辖政事,被问者奏对失据,竟至不知所云。
武帝甚怒,当场喝斥杨骏:卿欲效王莽乎?擅授朝中重职与此等庸材,何等荒悖!
杨骏惶恐: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武帝有心治罪杨骏,但见其羽翼已成,尾大不掉,于是命令中书监华廙:速速写诏,急召汝南王司马亮进京,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
华廙:诺。臣领旨。
武帝大病之余,不耐久坐,于是吩咐散朝。众官山呼拜退,武帝还于内宫。
散朝之后,杨骏急至中书台阁,向华廙索取草拟诏书来看。
华廙不敢不从,只得呈上草诏。
杨骏看罢,冷冷说道:此诏有两处措辞欠妥,难称帝旨。待某拿去,令我太尉府主薄修改已毕,方可发出。
于是不理华廙,直将诏书纳入袖中,还归府宅,数日并不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