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贲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丁丙无法准确猜测,但有一点几乎可以明确,卫侯和并没有完全相信卫贲。
甚至可以说,卫侯和宁愿相信白狄是真心归降,也不会相信卫国公族的任何人,包括亲生子嗣在内。
迄今为止,姬宫湦从未听闻卫侯和子嗣消息。
根据前世史书所载,卫侯和在位五十五年,去世时为九十五岁高龄,其有三名儿子留名史册。
一为继任者卫前庄公姬扬,二为姬姓孙氏始祖惠孙,三为姬姓甯氏始祖季亹。
姬宫湦所处西周末年,根据邦谍探查,卫侯和所有子嗣均未担任要职,大部分时间只在国君府邸中待在。
连亲生儿子都信不过的卫侯和,身为族叔的卫贲,必须养寇自重,也只能养寇自重。
便在卫国、长狄与白狄纷纷陷入困境,自顾不暇之时,大周帝国灾害防治署已经抢先一步,在河内郡设置赈济点。
灾害防治署卿士为禽奇,曾是古魏国商贾,现任陇西郡太守魏姝的亲舅舅。
得益于此前经营布帛的经历,禽奇对时效极其看中,这也正是姬宫湦任命其出任灾害防治署卿士的根本原因。
灾害防治署直接以朝歌为总部,将赈济点架设在周卫边界核心关卡。
随后以救灾恤患为名,免费向流民供应稀粥,而且不附带任何条件,领完便可自行离开,按原路返回卫国。
若是另有他图,只要不危害到大周帝国,灾害防治署均不会干涉。
伴随粮食源源不断运往赈济点,大批卫国平民南下,涌入大周帝国疆界。
过半卫国平民接受稀粥后,转身便选择加入大周帝国。
卫侯和得知,当即拟写国书,抗议大周帝国以救灾恤患为名,诱引卫国平民抛弃母国,并非天子之道。
禽奇收到国书,转呈镐京朝堂的同时,率先对卫侯和进行驳斥。
如今中原爆发旱灾,北方最为严重,天子身为九州万民共主,应当也必须救灾恤患。
卫侯和身为卫国国君,不思索如何救济自家子民,反倒责怪天子救灾恤患,实乃视自家子民如草芥之恶举。
倘若卫侯和能够善待自家子民,其等又怎会不惜跋山涉水,前往大周帝国边界接受稀粥?
面对禽奇的驳斥,卫侯和无言以对,只能下令封锁周卫边界。
封锁初期,进入大周帝国的卫国子民确实锐减。
但是有翼国先例在前,禽奇很有信心,等到旱灾继续加剧,卫国子民将会蜂拥而至,就连卫国甲士亦会紧随其后。
姬宫湦对此再清楚不过。
前世史书中,秦国之所以能逆势崛起,最终完成一统,深层逻辑便是成功吸引到大量外国人才与外来人口。
西周末年,只有华夏与戎狄蛮夷之分。
对普通平民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为了能够活下去,迁往其他诸侯国,实则是再正常不过之事。
更何况大周并非诸侯国,而是九州万民之共主。
旱灾当前,只要赈济仓的钱粮足够多,可以轻而易举掏空卫国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