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中华十大谋士遍及各朝代,有春秋战国、大秦、大汉、三国、大唐、大明。
还有来自大宋的最后一名谋士,他就是大宋开国第一功臣的宰相赵普。
赵普足智多谋,做事决断极快,宛如流水一般,毫不停滞。
然而他贪财专权,为获得宋太宗赵光义信任。
不惜编造史实,构陷皇亲,人品让人不耻。
但是,赵普身为大宋开国宰相,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代皇帝长达四十二年。
吴越王之所以贿赂赵普,无非就是认为国家大事都是赵普这个宰相来决断罢了。
赵普侍奉辅佐太祖,和他也有旧交。
赵匡胤:赵普虽然于国有功,但他胆大妄为,朕也不得不罢免。
“依照以往的旧制,宰相每次在长春殿等候召问,一起在庐中等候。”
在他犹豫要不要进军西夏的时候,赵普坚决反对,认为现在朝政不稳,军队也刚打了败仗,不宜再打仗。
但是他不听从劝阻,决定要进攻西夏,结果大败。
赵匡胤陈桥事变接受禅让,决策辅佐的人很多,其中赵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爱惜赵普的才能,他才一直假装不知道。
“李重进派人联结北汉,中途被俘为赵匡胤所用以后。”
“赵普常被人诋毁,在朝廷任官几年,郁郁不得志。”
关于传位的案件,赵光义还怕别人说闲话。
“赵匡胤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而死。”
“有大臣知道了又禀告给赵匡胤,赵匡胤非常生气,督促下令追查此事。”
“969年冬,赵普生病,赵匡胤乘车亲自到中书省看望。”
“赵普需要离职服丧,赵匡胤仍令他继续到职办公。”
“次年七月初九,手下大将等发誓永远效忠赵匡胤,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有一次,大理寺的官员向他弹劾赵普强占民宅。
“赵普当年七月十四日病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
有一次,赵普生病了,他亲自到赵普家里探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宋朝之所以有后来的屈辱,其根源在于赵匡胤开国之初的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对于宋朝来说,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于是乎,他就罢免了赵普,赶出了开封城。
他碰到了好几件麻烦事,最终是赵普出山坐镇才解决这些问题。
但唯有一件事,赵普帮助宋太祖建立北宋,造福百姓免于战乱,如此功绩不应该因为嫉妒而苛责。
“饮酒时赵普将赵匡胤灌醉,并将黄袍穿在赵匡胤身上。”
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一定坚持,这一点令他敬佩。
“赵普祖籍幽州,出身官宦世家。”
在他即位后,有一次和赵普闲聊提起过这件事,询问赵普只读一本《论语》是不是真的。
赵普的病逝,令他非常伤感痛惜。
朱棣: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的文盛武衰之势也由此开启。
“曾祖父是唐末三河县令,祖父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在五代时任相州司马。”
“商议攻伐太原,赵普提出先攻下太原的话必须单独抵挡西北两面,不如先削平诸国。”
“这样太原也逃不掉了,赵匡胤正有此意。”
“赵匡胤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
赵普辅佐赵匡胤、赵光义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的制度,避免了藩镇割据的情况,维护了宋朝的长治久安。
“原先,秦王赵廷美位次在宰相之上。”
“到这时,因为赵普是勋旧大臣,又任宰相。”
宋太宗赵光义:赵普是建立国家的重臣,是为世人所重的伟才。
“986年春,宋太宗北伐,久未班师,赵普上书力谏收兵息战。”
“于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
“赵匡胤听说赵普的儿子娶枢密使的女儿为妻,于是命令他们分开等候。”
“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叩门声,赵普急忙出门。”
“一年后,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在赵普的辅佐下,一年之内粉碎了李筠、李重进的反叛。”
“次年春,再次到赵普的府邸安抚慰问,赏赐钱财,增加其俸禄。”
赵匡胤宴请一众高级将领,装作喝醉酒的样子试探这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