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透过人天乘、声闻缘觉乘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是完全否定,弄得自己很没有信心,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是你到了大乘佛法的时候,佛法开始肯定,原来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只是一时的胡涂,所以我们开始慢慢地把心带回家,安住真如,不随妄转。
这个修学次第是这样子的:
如果你是初学者,在学习的次第,我们是从外而学到内,先学业力这一块,再学妄想这一块,再学真如这一块,是这样学习。
但是你实际操作刚好相反,从内而外。先安住真如——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所以修行的操作是先从菩萨乘的思想,然后再引用声闻乘的对治跟人天乘的忏悔。
这个诸位要注意,我们后面会讲到,就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从外面表层的部分一直研究到内部的深层,业力、妄想、真如;但是你实际修的时候,是先安住真如,然后再调伏爱取,如法忏悔,最后导归净土。修行是由内而外,这个地方你把佛法的整个大结构建立起来,这些细节就清楚了。修行你要掌握大纲、整个道次第,你整个细节在操作上就容易清楚。
32、如果你有志于往生,你一定要把六根慢慢关掉!
这个十二因缘的修学,有两个关键:小乘的学者从无明下手,修无我观。尤其是缘觉乘的人,他是利根人直接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于生老病死,他先破无明。这等人一定要有禅定,而且他的无常无我的智慧特别高深,带一点出离心。
但是这一块就不简单,你挑战自我意识,那就不是一生一世,利根人需要四生,四生是你生生世世都不能退转,你也不能结婚,一结婚这就重新来过。四生都是修梵行,然后相续用功,智慧高超,把自我意识破掉,利根人四生证阿罗汉果;钝根的人六十小劫,那是很长的时间。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一部分的概念。在声闻法当中,我们是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
从净土宗,我们注意三个东西:受、爱、取。
净土宗的人,你看看祖师的建议,最好把果报放弃。前面的什么识、名色、六入、触这种现成的果报,不管你快乐也好,痛苦也好,你最好把它放下。福报大有时候变成障碍,但你要是放下,它就变成增上缘。所以从净土宗的角度,先把前面的东西放下,专心处理三件事情:
第一个,你的感受。因为整个临终的时候,其实来自于你的爱、思想,你的思想是往哪里跑的。但这个思想一定受到感受的牵动、受到六根的牵动,才有这种想法。所以你到了晚年,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最好把你的六根慢慢收了,都摄六根。我们不敢说做到净念相继,但是你起码这个六根不要再向外接收太多讯息了。往生所有的力量,都是透过佛法修学的。我告诉大家:日常生活给你的讯息,对往生都没有帮助,人我是非而已。
所以你最好是把六根这个门慢慢关掉,加上一个小窗户就好了。你不可能完全关掉,你还要工作的,是吧?还要面对你的定位吧?关得越小越好,没有必要的事情少管。这个就是先把感受收摄一下,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分心。生命有限,精神体力有限。
那么你把这个「受」一收摄,你的思想就单纯化了,你这个是源头嘛。所以为什么思惟苦谛,为什么观受是苦?就是用这个苦来刺激这个感受,你喜欢攀缘,你得到什么?无量劫来,我们的感受到处活动,我们得到什么?诸位!我们得到轮回的果报!我们真的快乐吗?未必!你的快乐来自于善业,不是来自于攀缘。该是你的快乐,你一点都不会少掉的。你说:「欸,我都摄六根,我福报这样大,我不是很吃亏吗?」不会的!你会有更殊胜的快乐,更精致的快乐。那个是不要透过感受的,是透过你心里的法喜。
所以净土宗,如果你有志于往生,到晚年你一定要把六根关掉,慢慢关掉。你不要再接触那外境的剌激了,不要再跟外界的业力接触了。因为业力给你的快乐让你贪爱,业力给你痛苦让你心理不平衡,对你都没有好处。你把六根关掉,业力对你冲击降到最低了,这是刚开始就从源头下手,把六根门头慢慢关掉。
第二个,调伏你的执着。因为你的思想问题不大,但是你思想跟执着结合,这就糟糕了!这一块从小乘的角度是把「取」完全断灭,他修无常观无我,把执着完全破坏掉了,破我执。大乘佛法不这样做,它是疏导,我们是把执着疏导成一种往生的愿力。这个水你弄得不好,叫做黄河泛滥成灾;你加以疏导,它是灌溉良田。
注意!大乘佛法是转识成智,它不堕断灭。你把你所有的执着都断掉了,没有错,你把生死业力的力量断掉了;但是你有一个严重的后果,叫做错损菩提,你的菩提心也没有了。大乘佛法是有所追求的——追求无上的菩提,追求西方的净土。所以你这个「取」是引导,透过你的思想去引导「取」,叫欣求极乐。
其实整个修行,在十二因缘当中只有三个重点:就是感受、思想跟执着。但这个思想是关键了!你透过思想向外调伏感受,透过你如理思惟的思想,去改变你的执着——从对娑婆世界的执着,改成对净土的执着。
净土宗的执着是好的执着。我们一般不叫执着,叫做「发愿」,其实就是执着,体性完全一样,但是我们不安立执着这个名称,叫做发起菩提心,发起往生的愿力——我一定要往生!这个就是取,它本质就是取。
所以整个修行就是,如果就声闻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取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一块。所以人天乘是调伏罪业,让我们临终无障碍;声闻法——二乘法是调伏爱取,让我们对娑婆世界的业力降到最低,让我们在临终时内心的干扰降到最低。你不能够把生死的业力刺激得很重,然后再跟它拼往生。你跟自己过不去,没有人这样做,而且你也拼不过它。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虽然心中有很多地雷,但他可以闪过地雷——我可以不碰触。我没办法把你对治,我闪过总可以吧?那怎么闪过地雷呢?就是不要刺激它。我们虽然在心中还有很多的罪业,还有生死业力没有得果报,你临终不要去碰触它,没有事的,到了净土再来处理这一块。
所以在整个二乘法当中,整个修行就只会归到两句话:一个思惟苦谛,收摄你的六根;一个就是调伏爱取,就做两件事情。
我们从前面的人天乘到二乘,现在牵涉到菩萨乘,就是我们的正修了,我们的主修课程。那么菩萨,它本来的印度话叫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就是抓两个字叫菩萨。
菩提萨埵翻成中文的意思叫「觉有情」。这个「觉有情」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约着成就自利来说,是觉悟的有情,已经觉悟的,他有这种智慧的观照。当然他的观照,菩萨不是观照业力,也不是观照妄想,他是观照真如——「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他直接观到生命的原始点——本来面目,所以他彻底地觉悟,原来生命是可以重新改造的。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信解大乘教法,发起广大的菩提心,修习六度,上求诸佛菩提正道。这是约着自利,他安住了空性以后,发了菩提心。
第二个,从成就利他的角度,他以大悲心跟善巧方便来觉悟一切有情。他因地觉悟以后,依止菩提心、六波罗蜜来度化一切众生。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从前面的人天、二乘,都偏重在破恶这一块,都在处理我们过去生留下的这些不良的后遗症,包括业力,包括心中的颠倒妄想。前面都是在处理过去的不好的东西。到了菩萨乘,你要干一点实事,要做事情了,不是断恶而已。
这个六度法门有两层意思,我们会看到,他从自利的角度也修六度,从利他的角度也修六度。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一个圣位的菩萨,圣位的定义就是法身初地以上,六度法门以利他为主。所以你是以大悲心来引导你的智慧,来引导你的空正见,以大悲为上首。如果是初地菩萨,他是感情多于理智。他是以众生为考虑,众生怎么样,我就陪你玩,我先跟你结缘。所以菩萨叫做普门示现。《法华经》最高级的智慧,就是普门示现。一个初地菩萨在六度法门,他是陪着众生玩。他没有说:「哎呀,不行,我八十八佛还没有拜。」没有这种事情。但这个是初地以上的菩萨。
那么我们凡夫六度是干什么呢?我们凡夫的六度以自利为主,我们叫做借事修心。假借六度的相状来成就自己的波罗蜜。所以为什么说菩萨无有众生可度,因为他是借众生的相来修行。
所以这个六度的性质就是看你了:如果你水平是初地菩萨,那你这个六度叫做普门示现。你看看《法华经》,普门示现怎么做,你就照着做。如果你是凡位的菩萨,你没有资格普门示现,你只有借事修心。所以这六度有两种:一个是自利的六度;一个是利他的六度。
这个时候是广泛的。我们前面的人乘天乘调伏罪业,调伏颠倒妄想,都是在处理过去的问题,这个地方是在开创新的格局,你用新的格局来面对你的生命。
这个菩萨的六度,它是有依止的,有善根力的,我们下一堂课会讲到六度的依止。前面只是偏重调伏,思惟苦谛调伏爱取,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到了菩萨道的时候,在调伏当中增加了两个力量——安住空性,不随妄转。安住力,还有引导力,把所有的修行导归净土,导归佛道。所以到了菩萨道的时候,整个善根具足了。他不是只有调伏,他把安住力跟引导力放进去了。
到了大乘佛法的时候,你的善根是完备了,不是只有对治而已。你开始在创造新的格局,叫做成就佛的菩萨种性,你开始把佛陀的种子种下去了,不是消极地调伏业力、消极地调伏爱取、消极地减少生死业力而已。你开始去买一个菩提树的种子种下去了,这个种子叫做三种功德力: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以三力来发动你的菩萨道;再以六度又增长你的三力,产生一个善的循环。
这个详细的六度,我们会看到,它是一个非常开阔的世界。我们从前面的一个保守的调伏罪业、调伏爱取提升到六波罗蜜,那么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
小结:《佛法修学概要》29-32集研讨
[研讨主题:修行篇(四)二乘修学法门及在净土宗的应用]
各位师兄大家好。末学奉师父的慈命,与大家一起进行《佛法修学概要》的研讨。今天是我们第二学期的第二次研讨,研讨的内容是《佛法修学概要》第二十九讲到第三十二讲,在这四讲中师父所讲的主要是二乘,也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修学法门,今天的研讨我们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法门?
第二部分,声闻乘、缘觉乘的内容,和我们
在净土宗修学中如何来应用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法门。
第三部分,我们以师父几段法语做为今天研讨课的总结。
第一部分,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法门?
一、五乘法门: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好,我们现在开始研讨第一部分,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修学法门。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修学目的是为了成就佛果,是修学大乘的法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修学法门?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五乘法门的三大重点谈起。我们都知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我们修行的五大法门,而且这五大法门是层层递进,后后涵盖前前,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阶梯,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次第。那么在五大法门之中,实际上有三大重点:
二、三大重点:1、处理业力——安乐道。2、处理妄想——解脱道。3、正念真如——菩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