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年换一个地方?你说换就换?那最上面的知府刺史什么的朝廷任命,下面的知县们可是知府刺史做主就行。
全换成自家子弟,你又有什么办法?派兵打吗?也要讲个成本划不划算。
在古代这种情况非常多见,这还是在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大修道路之后的情况。
再之前更惨。
所以古代大多统治者对偏远地区的治下,只讲究不造反,有纳税,那就行了。
细节说起来太复杂,这样理解就差不多。
如此说起来,就不难理解兴华府的现状。
毕竟兴华府已经近邻大海,算是离边境最远的地方之一。
这里鱼龙混杂,也是江湖匪贼的好去处,若是在南军国其他地方惹了乱子,不少人都会在兴华府躲一躲。
不过近几年风调雨顺,就连这些匪贼们也不是那般穷凶极恶。
毕竟有饭吃,有事做,愿意闹事的人也不多,一起赚钱不好吗?就是他们赚钱的门路不太正当。
可你要是在兴华府惹了人,那就别怪人家的刀太快,毕竟民风彪悍,不是说说而已。
也是因为兴华府的情况,纪彬总觉得当初禹王能在兴华府抓到骗了整个南军国几十万两白银的人,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也太快了。
快到让纪彬既怀疑这是自导自演,又怀疑其实匪贼根本没抓住,不过是随便杀了几个人冒功而已。
好在柴力有胆识有见识,他少了个胳膊耳后还有恶疤,在兴华府也是看起来就不好惹的存在。
所以纪彬让他去看看情况。
如果换成陈乙这种,只怕他一过去,钱都能被人搜刮完,还探听不到消息。
纪彬放下手里的种棉书,问身边的引娘:“上次黄夫人被骗的事,之后怎么处理的?银子还到她手上了吗?”
没记错的话,他在松江府听到的消息是,禹王追回几十万赃款,人人称快,并说会分发给受骗百姓。
引娘仔细想了想:“也没听说,一会我给你打听打听。”
引娘正准备去刺绣坊,她现在不用上学,处理事情时间也更多了。
至于为什么去刺绣坊问?
好笑,那里不亚于情报机构好吧。
你想知道的事,在那里统统都能打听到,现在里面差不多有四十多个人,有学手艺的,有图清净来的。
刺绣的时候总会说些闲话。
问她们总没错。
中午时分引娘回来,还真打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