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掌柜倒是委婉点:“贵人们想要什么自会有什么,估计他们开开口,下面的人就会拼命弄到手。”
至于怎么弄到的,跟贵人们没有关系。
说完这些,詹明道:“反正等今年年底,只要各家都能种成,棉花价格肯定还会往下降。”
这是定然的,就跟香料价格差不多,只要种的人多,价格肯定会降下去。
纪彬那个时代的古代就是如此,在宋之前,只有丝制品跟麻制品,等到宋之后,棉制品才慢慢开始有,刚开始一件棉服能要二十两银子,等到普及的时候,一两棉花都能降到一百二十文,棉布更是便宜。
跟这里的四千文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南军国不知道会降低到什么价格,反正会比四千文少许多就对了。
别说了,坐等降价好吧。
纪彬看看詹明,显然从对方眼神中看出其中的意思。
酒席散了,第二天中午,詹明果然再次登门。
这次要聊的事,两人心里都有数。
那就是种棉热潮。
汴京种棉花都种疯了,咱们不搞一下吗?
詹明道:“那个从边域去鲁地试着种棉花的农户,家里约莫有十几口人,被汴京抢去了十个,剩下的则被其他人家请走,皆是请他家的人教导如何种植棉花。还有一个被人花重金请到宿勤郡,若是我们能请他抽空来春安城看看,说不定也能学个一两手?”
詹明开门见山,把现在的情况直接说明白了。
那家姓焦的边域人也惨,本来研究出技术,在内陆也种出棉花,高价卖上几年。
反正大家也不会发现,毕竟棉花产量那样少,能买到的人家必然是顶级豪门,不会跟他们计较,甚至会帮着隐瞒。
谁知道赶上边域的棉花大丰收,他们这些棉花虽然稀罕,那样也没那么稀罕,这下产地被曝出,有些没品的人家就盯上他们的技术。
毕竟以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棉花的好处,就不会想要什么种田的技术。
可如今都知道了,这东西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就跟有一件宝贝,没人知道它是宝贝的时候,那还算安全。
等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宝贝,那危险可就大了。
好在焦家的家主当机立断,说自己家的人都可以教贵人们家的庄户们怎么种棉花,钱给够就行。
至于不给钱的,那就往后站。
不管内里有多少脏乱,那些门户的面子还是要做足的,不就是给钱吗?他们最不缺的就是钱。
焦家人口众多,知道技术的能有十五六个人。
赚这笔钱,勉强也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