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不跟宣老爹争辩,只拉着“岳父”去吃早饭,厨房还留了热腾腾的糕点跟鸡蛋,等引娘起来了吃。
新的一天,又开始解决新的问题。
首先跟他想的一样,能找来的酒坛很少。
大大小小加起来,也就装个一百斤左右,距离一千斤,还差九百斤。
跟着过来的邓家兄弟听到此事,连连道歉,要不是他们失误,也不会落入这样的窘境。
因为有纪彬在,大家倒是没说什么,只让他们下次小心就好。
当然没好脸的也有,毕竟确实耽误事了。
纪彬这次没说什么,毕竟他不能总帮忙挡着,有时候怒火发泄一下,大家还是好兄弟。
既然坛子不够,那就还要找,纪彬准备带几个酒坊的人一起去邑伊县,把杂货店的酒坛先调过来,再问问邑伊县的柴尺跟蔡运,让他们帮忙找点酒坛。
实在不行先装个一百多斤,直接送到春安城好了,剩下的慢慢来。
只是这样一来,运费就要不少钱。
纪彬有条不紊,剩下的人也跟着安心。
邓家兄弟则回新棣庄,能烧多少是多少,这次一定不会再出错了。
大家分头行动,各做各的。
纪彬到了杂货店之后,店里周账房跟徐杰也过来问情况。
昨天晚上柴力来了一趟,他们大概知道些事。
纪彬道:“慢慢解决吧,咱们店的大小酒坛不要卖了,全都留下来。如果哪个货郎过来,货郎架上是有酒坛的,也全都买下。”
周账房点头,立刻跟纪彬去清点剩下的酒坛。
说起来自己跟柴力一直在外面忙,整个杂货店就靠周账房跟徐杰,也该给他们涨月钱了。
特别是徐杰,现在已经不是学徒了,做事手脚麻利,虽然有些虎里虎气,但是个正直孩子。
当然了,柴力更不用说,他的月钱是头一个要涨的。
杂货店的酒坛也没多少,加起来约莫两百斤。
这算起来大约有三百斤的坛子了,纪彬让人先送这些坛子回酿酒坊,自己再去想办法。
得到消息的柴尺也过来了,面带喜色:“知县大人让我捎信,说咱们县有两家酒肆,段家酒肆是他家夫人的买卖,可以找到一共两百斤的酒坛。让你去取。”
纪彬一脸惊讶:“知县大人?”
“对,段家酒肆那边打好招呼了,都是新的,让你们先用。而且都是两斤一坛的标准,正合适你们用。”柴尺笑,“上次的黄米酒让知县大人赞不绝口,春安城多少贵人都尝不到的酒,咱们知县先尝了,还送了几坛去那边。”
怪不得,毕竟物以稀为贵,那黄米酒只有刺史家有,其他人若是能得了,岂不是荣耀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