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尴尬地说不出一个字,王一昊淡淡地笑一笑,抱着工具箱走出了钳工车间。
去他妈的钳工车间。
去他妈的易师傅。
终于可以向你们挥手再见了。
李主任已经等在科研部门口,特事特办,特事特批,还未经厂部研究,也未经过杨厂长点头。
马晓光和王一昊在科研部有了工位。
李主任自然对二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行了一阵鼓吹,吹得马晓光满头都是汗。
二人拘谨地坐在办公室,李主任还有要事,吩咐二人好好学习好好进步,离开了科研部。
科研部的王部长矜持地看着王一昊和马晓光的纸质档案,马晓光的也就两页纸,王一昊的还有些看头。
翻来覆去看了许久,王部长才开了腔:
“王一昊钢铁学院毕业的?”
“是,”他毕恭毕敬地答道,若不是这一段时间苦攻钢铁学院的教科书,他也不敢答得如此铿锵有力。
王部长将档案随手扔在办公桌上,“听说你们有一个比赛,来科研部借用一些资料,工位给你们了,你们鼓捣你们的项目就是了,科研部的事务,就暂时不用你们费心。”
妈的,借调。
他的口气和钳工车间主任完全不同,这是有借有还,再说了,也不是他想借的,迟早要把自己和马晓光踹回钳工车间。
到那时,满车间的嘴脸更是好看得五颜六色。
满以为科研部的人员有文化有素质,工作环境远胜于钳工车间。
才一开始,就让他知道此地非善地,说不定竞争比钳工车间更剧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若钳工车间是烽火硝烟的战场,那这里有可能就是暗黑的恶魔世界。
两人往工位一坐,其他的工友仿似瞎子,完全看不到新进来两位同事。
王一昊低声说:
“不理了,走一步看一步。”
他竖起耳朵聆听同事们的研究项目,听了整整一上午,才发现这些草包尽说些无关痛痒的数据和话题。
嗳,拉倒吧,靠这些人来振兴国家产业。
研究已到了最后阶段,王一昊填表向王部长申请盖章,向举办赛事的单位递交材料。
王部长拉长了调子:
“不是你们说要参赛就参赛,还要科研部检验,开会讨论。”
幸亏他预估了时间,就怕这些官老爷或泡妞不痛快,或赚钱不利落,心情不悦不肯盖章,道:
“好的,我等部长盖了章以后再去递申请,还来得及。”
“科研部最近在忙一个国家的大项目,等忙完,再检验你们的项目。”
一听说国家大项目,王一昊有些吃不准:
“敢问部长,这个项目要忙多久?”
“半年。”
王一昊的心都凉了:
“年后就是比赛日程,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王部长翻翻眼皮,“国家项目重要,还是你们的小鼓捣重要?”
他大爷的。
离开易中海,再遇一个王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