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的原名叫李狗剩,是个孤儿,陈老在出诊的时候遇上,然后收养的干儿子,起名叫李茵陈。
李茵陈的人品不错,陈老的徒弟除了李茵陈,还有几位师兄弟,在那个年代都或多或少受陈老的影响下放到各个地方去接受改造,李茵陈的处境最为艰难,和陈老一起每天挂着牌子游街。
最后,陈老身体承受不住,去世前,把李茵陈托付给同样在一个下放到农村里干活的容老爷子照顾。
可以说,容老爷子在战争年代就是陈老救活的,救命之恩,当然会应承下来,所以老爷子看待李茵陈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老爷子尽最大的能力保护李茵陈,最终守到云开见日出。
李茵陈成了容老爷子的保健医生之后,对老爷子一家是尽心尽力的守护着他们的健康。
这次他按照容易的治疗方案给容老爷子针灸,果然收到奇效。
“首长,我想代我师父收容易做徒弟,您看行吗?”李茵陈有些期待的看着容老爷子说道。
李茵陈从未见过如此聪颖的孩子,他知道容易以后的成就绝对超越自己,他可不敢当容易的师父,所以就有了代师收徒的想法,这也是给容老爷子的一个信号。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有传承,也要懂进退。
容老爷子自然知道这点,毕竟在京城,陈老的名号要比李茵陈大得多得多,这是对容易以后的路一下子拓宽许多,容易要进入医药界,首先辈分就摆在那了!
容老爷子没等容易说话,就笑骂道:“容易,还不快点谢谢你的师兄。”
容易自然知道人脉很重要,连忙对李茵陈道谢:“谢谢师兄!”
“应该是我谢谢你,我们陈氏一脉中医,以后就靠你来发扬光大了!”李茵陈得到容易的应承,心里十分高兴。
“还请师兄多多提携!”
“我找个好日子,叫齐师兄弟们一起来见证你的拜师仪式,也好让你认识认识都有哪些师兄弟。”
李茵陈说完,看看容老爷子没有什么大碍,就告辞离开。
晚饭后,容老爷子就回书房工作去了。
容易看到爷爷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知道,前世的时候,爷爷就是因为被有心人的鼓动,没有跟紧老人家的步伐,然后被边沿化的,于是就回房间待了两小时。
容易出来的时候,宁夏和老太太还在看电视,也没人理会容易在干什么。
容易敲开爷爷的书房。
容老爷子有些诧异的看了看容易,说道:“你来找我干嘛来了?”
容老爷子是打心眼里十分喜欢这个小孙子,要不然也不会让他进书房。
容易关上书房门,递给爷爷一个信封:“爷爷,您能认真看看这篇文章吗?”
容老爷子十分好奇:“哦,什么文章?”
“解决您困扰问题的文章。”
容老爷子接过信封:“哦!那我得好好看看,你是怎么解决我的问题的。”
容老爷子打开信封,里面是十几张a4纸,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字体有些飘逸大方,完全不像是6、7岁小孩子写的字。
“你写的?哦,字还不错!”
可当容老爷子看到文章的标题的时候,他的眼睛微微一缩,神色严肃,然后认真的阅读起来: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文章共分6个部分:(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文章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文章还首次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命题。
容老爷子把这篇文章整整看了三遍,然后眼睛复杂的看着容易不说话。
容易坐在书房里,安静的看着爷爷,他知道爷爷把这篇文章看进去了。
良久,容老爷子说道:“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爷爷,宋家那小子,居然和其他几位一起欺负慕容妹妹,有其父必有其子,您说呢?”
容易是指容老爷子上周末去宋家吃生日晚宴的事,虽然容老爷子和宋老头是战友,但是,前世爷爷就是从那个晚宴开始,就站错队了。
现在容易看到爷爷现在的样子,这几天肯定是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否则也不焦虑到出现睡眠不足,劳累过度的情况。
容老爷子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容易再讨论,毕竟容易还是个孩子,于是,话锋一转,问道:“你这段时间去你妈妈学校,都学会了些什么呀?”
容易也知道,有些事情点到为止,有这篇文章足够了,于是就老老实实回答:“学校图书馆的经济类医学类的书籍我都看完了。”
对于容易的说词,容老爷子是相信的,毕竟他见识过容易的过目不忘和阅读的速度,况且,今天傍晚,容易还露了一手脉诊的功夫。
容易的中医都如此高明,经济学也应该是精通的,就这篇文章而言就可见一斑,这可是没有几个人能写出来的好文章啊!
容老爷子都有让容易长大以后从政的念头,心里纠结之余,让容易出去,他要好好想想自己站队的问题。
容易回去睡觉了,他不知道他爷爷在他走了之后,又把那篇文章逐字逐句的看了两遍,又想了大半宿,才终于下定决心。
第二天,容老爷子就带着这篇文章去了那个四和院,交给了那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