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笑笑。“你觉得我能留下吗?你没看到我说要离开的时候,堂上堂下那些人的神情,他们之中有几个是希望我离下的?”
“他们说了不算。”杜姜低下了头,声音很弱。
“不,他们说了算,你的父母说了才不算,除非他们想亡国。”李唐正色道:“你不用纠结了,我只是去游历,不是与杜国绝裂。这是你的父母之国,同样是我的父母之国。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杜姜抬起头,盯着李唐看了一会。“当真?”
“我骗过你吗?”
杜姜笑了,拉着李唐就走。“走,你当面对阿母说。”
两人来到后院,迎面走来一个中年女奴,躬身施礼。
李唐一眼认出,这人是杜嬷嬷,只是如今她穿的不是嬷嬷的服饰,看样子是受到了严惩,连身份都没了。她出现在这里,也绝非偶然,这是国君夫人在向他示好。
待会儿的谈话恐怕不会太轻松。
李唐瞅了一眼杜嬷嬷,微微颔首,慢慢走了过去。
杜嬷嬷有点受宠若惊,欢喜地看向杜姜。杜姜瞪了她一眼,又有些不忍,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然后加快脚步,跟上了李唐。
来到后院,国君夫人正和老嬷嬷说话,听到脚步声,她们抬头看了过来,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李唐来了。”国君夫人说道:“看看,这才几个月不见,又沉稳了许多。”
老嬷嬷含笑点头。“一日千里,可喜可贺,少君嫁了个好丈夫,夫人可以放心了。”
李唐被她们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上前行礼。“下士李唐,见过国君夫人,见过嬷嬷。多谢国君夫人与嬷嬷关心,令李唐身在异国时也能如沐春风。”
“哈哈,又是杜恕那小子说的吧?他啊,就是藏不住一点事。”国君夫人热情地招呼李唐坐,杜姜则直接坐在了国君夫人身边,抱着国君夫人的手臂,像个娇憨的小丫头。
“谢国君夫人。”李唐再拜,小心翼翼地坐下。
国君夫人也不掩饰,开门见山。“我听阿姜说,你要去游历?”
“是的。”
“游历天下,增涨见闻,自然是好事。只是现在这时机,恐怕不太合适,你看……”
李唐欠身道:“国君夫人,正因为时机特殊,我才更需要离开。”
“哦?”国君夫人不解地看着李唐,老嬷嬷的眼中也露出一丝期待。
“国君夫人以为,我与少君对杜国的价值是什么?”
国君夫人转头看看老嬷嬷,犹豫着说道:“自然是你的治国之术,和阿姜的征战本事。”
“没错,我能帮杜国理政,少君能帮杜国作战,但杜国如今有国相理政,有大司马指挥作战。有没有我们,其实区别不大。尤其是我,我擅长的治铁技艺,国相府已经掌握了,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供应宁国、田国。”
李唐说着说着,带了三分怨气。
有些事,他不计较,并非不在意,只是顾忌杜姜,不愿计较。
可是在国君夫人面前,他不仅仅是一个下士,更是国君夫人爱女的丈夫。他的利益受损,等于杜姜的利益受损,发点牢骚也无可厚非。
何况国君夫人邀他来,就是希望他留在杜国,与杜姜一起为杜国效力。
既然如此,他当然要让国君夫人理解他的无奈。如果国君夫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别提让他留下的事了。
就像张远,嘴上说要委以重任,实际上却提拔了儿子张惠作功曹掾。
他去国相府,是让张文让出国相掾,还是让张惠让出功曹掾?又或者是让张远自己让出国相?
说白了,都是嘴上说说而已。
更别说陆宁、陆俊对杜姜的防范了。
他们明里暗里的表示,希望李唐将来为世子效劳,实际上的意思是现在还轮不到你,你不要急。
说得难听一点,杜国现在能挺直腰杆,像个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研制的铁制兵器,以及杜姜的骁勇。没有他们,上次迎战宁国的时候,杜国就跪了,哪有今天的顾盼自雄。
李唐不能指责他们,但心里的怨气却可以吐一吐,让国君夫人知道他的无奈和委屈。
最后,他又提了一句。“大敌当前,不宜内乱。我与少君避一避,也是为了让某些人放心,全力以赴的备战。如果他们能够击退楚军,保家卫国,当然最好不过。万一力有不逮,需要人人尽力,我与少君也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百里驰援,与国君同生死。”
他顿了顿,又道:“相信到了那个时候,不会有人会担心我们夺权。”
国君夫人听完,明白了李唐的担心。
他们不是不顾杜国存亡,相反,正是因为关心杜国,才不希望在这时候引发杜国内部矛盾,宁可自己受点委屈。真要是杜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他们还是会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
只是到了那时候,恐怕他们也无力回天。
可是,李唐又能怎么做呢?留下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被人排挤,甚至影响内部团结。
两害相权取其轻,李唐这个方案已经是对杜国最有利的了。
“一群老臣,天天就盯着那几个虚名,还不如你顾全大局,真是……”国君夫人一声叹息。“李唐,委屈你了。”
“我没什么,自作自受罢了。”李唐淡淡一笑。“但他们这么猜忌少君,使少君不能为君父分忧,我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如果他们能击退楚军,守住杜国,也就罢了。如果不能,还需要少君出手,到时候我少不得要说几句。”
国君夫人沉默片刻。“真到了那一步,你们还能反败为胜?”
“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