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年8月,张角病逝。
次月,其弟张宝奉天应命,于巨鹿称帝,号为天子。天子以其弟张梁为青州王,军师郭嘉为太平道天师,分管文武。
而后,邓茂、马元义、卜己、管亥各有功勋,为并州、幽州、冀州、青州道首,形同相宰,总领军政,辅佐天子。
区星、孙夏不服,上表功勋,亦被封为扬州、荆州道首。至于水神、猪神,郭嘉的态度依旧,不予承认。
一支军队只允许有一个脑子,郭嘉不允许刘粟、秦贺搅局,耽误他发挥。
郭嘉考虑到对玩家的压制,却忽略了,黄巾三十六路渠帅,大家血雨腥风,凭什么有些人运气好就是大官,运气不好的就合该丢人现眼?
张牛角勤勤恳恳,最后就因为几次失败,就得是卜己这个小透明的副手?
韩忠、赵宏跟着波才也牛逼过,怎么一场失败,主帅战死,他们就连个当副手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青州臧霸,守卫青州也是勤勤恳恳,不曾犯错,怎么就因为搞后勤,结果连个名字都没有?
张宝一朝称帝,手下皆多抱怨,只因为大势未成,手里这点地方,根本不够分。如果豫州、兖州、徐州、荆州还在,哪来的诸多抱怨?
张宝如此认为,郭嘉谋划进取,却不知道,一朝太平,豪强的阴谋就此展开。
几乎同一时间,各路不得势的渠帅,皆得到大量人才投效,反倒是张宝亲自任命的道首,门可罗雀,根本无人协助他们管理州郡。
而随着不得势渠帅的门客渐渐接管政务,列位渠帅的野心,如何制得住?
洛阳,天子困顿,势力几乎被豪强追平,沦为第三,只得连夜问计于手下文武。
曹操因功为兖州刺史;公孙瓒荆州为牧;董卓虽败,却也得河东太守,形势不佳,但人心安定。
刘万世苦思局势,豪强势大已成定局,但此番黄巾磨难,豪强十去其九,于汉室而言,应该不难压制。
刘宏思虑再三,觉得在理,按《记勋法》所载,一一为豪强重新定功,其中多数官复原职,土地、宅院未有削落。
袁槐借坡下驴,转瞬回到洛阳官场,向皇帝称罪降职。这些事已经没有意义,刘宏削弱豪强的目的达到,大手一挥,并不计较。
宗室、豪强和解,徐、豫、淮南重归宗室,又有大量寒门新贵崛起,执掌大汉各处郡县,可谓政通人和,局势天平似乎又开始倾斜。
多灾多难,人头滚滚的184年,并未过去。
又是不易行军的冬天,又是黄巾军。
184年岁末祭祖,不服封赏的韩忠、赵宏带领手下促起发难,直接击杀没满百天的天子张宝。
然后,二人要挟张牛角,并裹挟大量不得志的渠帅,在冀州起义。并上表刘宏称臣,号称拨乱反正,请求皇帝原谅。
刘宏欣喜若狂,天下平定之机来临,但是召唤手下大臣几番商议,大臣们一致认定:不受!
韩忠、赵宏很聪明,知道他们一旦造反,黄巾铁定完蛋。与其图一时痛快,当三两天皇帝,不如在刘宏那里换个太守实在。
但洛阳群臣,包括刘万世,一致觉得,这是让黄巾内耗的好机会,因此拒不接受。铁了心,就是要让黄巾军继续自相残杀,他们坐收渔利。
韩忠、赵宏顿时傻眼,张牛角虽然不满封赏,但也支持黄巾大业,于是以酒宴商议出路为名,刀斧手齐出,将二将剁为肉泥,并请求青州王张梁,重新执掌天子之位。
张梁不明所以,寒冬领大军前往冀州,张牛角惊惧,以为张梁要杀他,否则哪里用寒冬行军?迫于无奈,张牛角只得带部曲逃入太行山,请求并州邓茂、程远志庇护。
邓茂这边刚准备去问张梁意思,张牛角该如何处置,却突闻噩耗:青州臧霸不满毫无封赏,趁张梁出征,联合同样不得志的东莱铁头,于青州自命青州刺史,断了张梁粮草!
好歹是自家地盘,其实断粮也无所谓,但偏偏豪强间谍无孔不入,煽动士卒。
雪夜行军,本就颇多抱怨的黄巾卒顿时崩散,乱军之中,还有人取了张梁人头,去洛阳表功。
皇帝刘宏“感念”臧霸诚意,不准其青州刺史头衔,但封为归命候,食邑泰山100户……
臧霸不服,转而自立为泰安候,号称皇帝赐予其食邑三万户,节制青州。
黄巾管亥不服天师道失败,收拢残兵,在青州黄河北岸平原、南皮等地,与臧霸对峙,等待黄巾军可以再出一个领军人物。
这个人,计谋百出的郭嘉当仁不让。
郭嘉转瞬联合幽州马元义,并管亥所部,准备学刘粟、邓茂故事,雪夜奇袭泰安。
俗话说,不是英雄莫逞强。
刘粟能成功,那是邓茂挟大胜之势,而且黄巾军对刘粟也极为信服,言听计从,那才没有半路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