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满囤渴望读书。
但是因为家里穷而读不起书。
马栓试图通过这篇要写的文学化的纪实报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达到关注山区儿童的读书问题的目的。
为了写好这篇纪实性的文学调查报告。
马栓跟周心初和华小娟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毕竟他们从事乡村教育多年。
了解这些孩子的读书状况。
马栓回到马店小学后。
就将自己的写作计划说给了两位老师听。
“周老师,华老师,我想根据梁满囤的事例写一篇《一个孩子的读书梦》文学报告。”
“我想让你们能给我提供一下素材的帮助。”
“马老师,你需要我们提供什么,你可以说出来。”
周心初老师说。
“我教了三十年的书,知道山沟沟里的穷孩子上学不易。”
“也想写出来这方面的文章,发表出去,但是我这个人文化太低,只有初中学历,想写写不出来。”
“也是啊,我这些年也教了不少学生,看到过好些个成绩不错,想上学的,因为家里穷,或者家长反对,而不能继续上学的。”
“我想写也写不出来,我只有高小文化嘞。”
“不像你马老师高中毕业,文化高。能写出来。”
华小娟也跟着说。
“就是就是,你前段时间不是还发表了那篇《高考预考落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文章吗?写这篇估计也没问题。”
“你要是真写出来这篇,你可就是为我们山区想读书的穷孩子做出了大贡献了。”
周心初老师补充说。
“行,我尽力写好。”
“我就是想为山区的孩子上学困难问题发发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然更好了。”
马栓说。
“回头等放学后,我们把能想到的,给你提供一下基本资料。”
“谢谢周老师,华老师。”
这几天,马栓没有回家。
就住在了马店小学里。
利用课余时间整理素材。
白天,刘巧珍家里不忙的时候也会过来听马栓给学生们上课。
学生们下课的时候。
都来围着马栓和刘巧珍。
“刘巧珍,教我们唱歌。”
学生们自从那天听过刘巧珍唱歌后,就都喜欢上了刘巧珍。
正好学校里没有音乐老师。
马栓就跟周心初和华小娟两位老师建议。
让刘巧珍教学生们唱歌。
做个不领工资的编外音乐老师。
两人表示同意。
当时马栓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巧珍的时候。
巧珍非常高兴,激动着说:“马栓,你真好!”
刘巧珍知道马栓最近在写文章,很费脑子。
就时不时地从家里带些枣花馍和鸡蛋来,给马栓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