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小艾早就想到这一层了。
领导嘛不管嘴上说的多好,为人做事肯定谨慎放在第一位。
这种没有先例的事情,不给出十足的保证,就算是明知道或许会对区里有利,人家也不会愿意担责任。
于是她当即说:“欧区长你放心,既然我决定帮助咱区里解决困难了,就不会再给区里添困难。
贷款的事儿我不会让区里替我们小吃铺承担压力。
我对于自己要做的事儿有信心,我觉得我有能力做好!
所以我愿意拿我家的房子做抵押。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和一号院的房子两处加起来怎么也够我贷款的金额了,我愿意和银行签协议,如果到时候还不上贷款,可以让银行拿我家房子来抵债!”
抵债是不会抵债的,但该表的态还是得表。
至少得让对方感受到她的实力,觉得没有后顾之忧,才会全力的协助她。
欧区长确实被时小艾的提议给震撼了。
特别是在听到她愿意用家里的房子做担保的时候,这让他压力顿减。
同时也感受到了面前这位女同志身上那种特别的气势,觉得她就是干大事的!
也对她更信任了几分。
他当即表态:“小时同志,你这么支持区里的工作,那我们该提供的帮助也必须到位。贷款的事儿你放心,我亲自给中行的行长打电话,让他派专人跟你对接。
除了贷款这事儿,区里还会组织各办事处开会,让他们对你们的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这本来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嘛,提供支持是必须的!”
有了欧区长这番话作为尚方宝剑,后面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
时小艾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银行,而这时银行也接到了通知,专门由一位分行的主任来接待她。
银行这边其实对于区里的交待也很头疼,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办理过给私人的贷款。
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利率要怎么来计算。
时小艾和那位主任说了他们下一步的预想,当然也提供了目前小吃铺的流水以及收支情况表来表示他们的实力。
听了时小艾的侃侃而谈,加之这位主任对于小吃铺也有点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区里面的支持,以及看到了他们良好的现金流。
于是贷款这件事办理的非常顺利。
银行没有给私人办理过贷款,但是农业贷款这一块儿却是一直在做。
因为没有先例,他们干脆就给时小艾也按照农业贷款的利率签订了协议,让她一次性从银行贷出了三千块钱。
拿到了这三千块钱后时小艾并没有立刻进行后续的工作。
她首先去找了于主任。
她找于主任是重新完善当初的协议的。
之前搞茶水摊的时候,在她的要求下办事处和她签订了一份协议。
但那个协议实在是太粗糙了,上面只写了茶水摊是挂靠在办事处名下,然后他们一个月上交二十块钱,所有的经营权和事务都由时小艾全权负责。
当初这么写其实就是走个过场,也是为了怕万一有人较真至少有个文字上的东西。
现在要扩大经营了,事关产权的问题就必须重新来说个分明。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钱财方面还真不是特别关心,特别是公家单位。
于主任他们看重时小艾也不是为了小吃铺赚的钱多,而是因为他们确实能帮助办事处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知青安置。
当然还有一点,小吃铺的存在让他们云和巷办事处在区里都挂了号,受到了好评,这一点也让办事处的人员感到很骄傲,也很领时小艾的情。
所以,对于小吃铺的经营,整个办事处的人员能帮忙的都帮忙了,还真没人拖后腿,更没有人想着从中谋划什么。
时小艾想重新签合同,是为了以防万一。
毕竟世事变迁,以后什么情况都不好说。
现在于主任和这群姨姨在,可能双方能保持互惠互利,但以后万一换人呢?
所以她得提前做好防范。
于主任并不知道时小艾想了这么多,她听说时小艾去了区里,被欧区长亲约去单独谈话,又听说扩大经营,建立分店是区里的要求。
那她必然配合。
可以说时小艾要求怎么改就怎么改。
她直接就将之前的那张纸还给了时小艾,然后拿出了一张白纸说:“小艾啊,你说的那什么协议我也不太懂。要不还是你写吧,这方面你最在行。你写完之后我直接给你盖章就行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时小艾也不能真的完全不征求于主任的意见吧?
她当即说:“于姨,这事儿肯定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还是得咱一起商量。例如这个每个月给办事处上交的费用,我觉得就得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