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前排用来熬汤,焯水后的前排放入大锅中炖煮半个时辰,开盖后,排骨骨肉脱离软烂,加入大白菜,盐巴盖上盖子,再次沸腾,便可出锅。
鱼是五斤重的草鱼,宰杀清洗后,鱼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加入两勺盐腌制片刻,腌制好的鱼肉加入适量团粉,搅拌均匀,加入油,待油冒小青烟,从锅边缓慢把鱼肉一块一块滑进锅内,裹粉后的鱼肉会熟得更快。
鱼肉炸至表面金黄后,盛出备用。将红辣椒切段、生姜切片、大蒜切段备用。锅内倒入少许刚刚炸鱼用的油,红椒下锅,翻炒出香味后把其余辅料放入翻炒,再加入鱼块翻炒,加入一勺酱油,少许清水焖煮片刻,出锅。
二十几人的饭菜还是有点少,打了十个鸡蛋,看了下粮屋有晒成干的虾,用水泡软,撕开,用于制作虾干水蒸蛋,打散的鸡蛋加入水后,要把面上的浮沫撇清,这样蒸出来不会有气泡,蒸水蛋的秘诀在于火候,武火烧开水,转文火慢蒸。
上菜,白菜排骨汤,糯米蒸排骨,小炒鱼,虾干水蛋;主食苞米,红薯与白米饭。
“阿布。”陈柔美拿着小盘子,里面装好了菜,本想直接送到屋里头,却看到虎子隔着门在和阿布说话,转身把菜放回锅里头保温。
二十来人位置不够坐,逮着哪里有空就坐哪里,想要夹菜才到桌上去夹。
陈柔美见耕地小队还没进屋,拿起三个碗,先给他们留着点热乎的。
“做了什么好吃的?”柳耕耘先进屋,陈柔美把盛好菜的碗递给他,再给他一根苞米。
“吃,今日做的新鲜大排骨,快尝尝。”柳丰收和陆仁乙也陆续进来,陈柔美把吃食递给他们。
锅里头还有汤,但是碗不够了,陈柔美便把自己还没吃过的碗空出来,盛了汤想要给陆仁乙,拿到院子,看到柳耕耘和陆仁乙都在在门槛上吃着,一时之间拿着的汤碗不知道该怎么递过去。
“柔美,汤是给我的吗?”柳耕耘看到她站着,试探问道。
“你要喝吗?那你先喝吧。”陈柔美把汤递给柳耕耘,又回到屋里,看到吃完放下的碗,询问一遍,没人要便拿去洗了,盛汤给陆仁乙。
见虎子跟大伙一同回去,又连忙从锅里拿出饭菜送到屋里给阿布。
忙上忙下,自己竟然没有吃上一点。
柳大婶今日招待客人有点超出日常唠嗑,媒人,写立婚书,依礼聘嫁等繁琐事情终于完成,收拾碗筷之时,才发现今日大概灶屋里头,所有用具都用了一遍。
“我来洗吧。”陈柔美还在灶屋里忙着收拾。
“今日真是辛苦你了!哪里还能让你来洗碗,等我来。”柳大婶把陈柔美推出灶屋。
阿布吃过饭,也出了屋,看着油纸包着的喜饼,舔了舔嘴唇。
“你可不许吃,这是嫁女饼,新娘子吃的话,会吃掉自己的福气。”柳奶奶看着阿布,阿布扁扁嘴,听了奶奶的劝。
柳奶奶把喜饼拿了一个给陈柔美,“柔美吃。”
陈柔美也是真饿,笑着接过便吃起来,“好吃,好甜,是红豆蓉的馅料。”
阿布问道,“姐,你以前吃过嫁女饼吗?”
“我没有吃过,但是和这个味道差不多的酥饼点心倒是吃过。”陈柔美细细品尝,红豆蓉里面还夹着冬瓜丝,真是个不错的搭配。
“等姐成亲的时候,我要吃你的嫁女饼。”阿布嬉笑着。
“我的,我的……,不要管我啦,以后我看到好吃的酥饼,给你买,各种口味的。”陈柔美不想在这个开心的日子,去向阿布解释一切来龙去脉。
“以后会有的,一定会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哦,柳耕耘站在门口搭话。
“你咋这么肯定呢?不说了,我要午梦去咯。”陈柔美把手里的饼吃完,拍拍手,想要回屋里头去睡。
陆仁乙在门口不远处也能听见,陈柔美无奈不作解释是因为自己吧,阴差阳错让她一切仪式全部化简,他们之间甚至还算不上明媒正娶,三书六礼并是没有,双方父母长辈更未签订婚书。
“柔美。”陆仁乙在门口喊住了陈柔美。
“嗯?怎么了?”陈柔美忙活一早上,很是疲惫。
“你觉得这样的仪式流程,怎么样?”
“挺好的呀,简单却又隆重,虎子家的人看着也很好相处,很重视阿布,替她感到高兴。不说了,站了半天,想休息一下,我去午梦,你也去吧。”陈柔美主要是饿的,想快点睡着不用感到饿,睡醒马上备晚膳。
距离阿布成亲还有两日。
“阿布,终于做好了,你试试。”柳大婶拿着红艳艳,朴素却充满心意的嫁衣,朝着鸡屋大喊还在清理鸡粪的阿布。
阿布来到屋里,抚摸着这件花费柳大婶多日心血的嫁衣,从日出有亮光,做到日落再也看不清,如果不是照明用的蜡烛不够亮,她甚至想要一直做到天亮。
陈柔美从灶屋走过来,“穿上试试。”
阿布换上嫁衣,柳大婶从嫁妆匣拿出镜子。
“这是我吗?”平民百姓的衣服,不是灰色黑色就是墨绿色土黄色,只有成亲这一日穿得与众不同。
陈柔美走到阿布身后,把玉鱼吊坠,带在她脖颈上。
“这,这是?”阿布摸着垂在胸前的玉坠。
“好看吗?是送给你的贺礼,愿你今后如鱼得水,与相公鱼水情深,年年有余。”柳大婶握住了陈柔美和柳不负的手。
“你们都是好闺女,今后所有走过的路,行过的桥都不会白走,阿布有你这个好友,真是天官赐福。”
陈柔美看着将要出嫁的阿布,想起自己与娘亲,人生何求,生我者安,手足情深,已是足矣。
“柳大婶,柳大爷,在不?有人来找你们咧!”一个憨厚的声音在门口大喊着。
阿布关上门,把衣服换下。
陈柔美和柳大婶出门去查看。
“啊!你,你怎么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