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主帅都冲锋在前了,士兵怎么可能不跟上呢?
所以打起来自然就非常厉害了。
其次,徐达和常遇春的对手也没有学过兵法。
徐达和常遇春的部队,和元朝军队打仗的时候不多。
他们和元朝军队打仗,都是在平定了南方以后。
而当时的南方,主要是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的部队。
而这些人,本身也都是农民军。
虽然徐达和常遇春没有学过兵法,陈友谅张士诚这些对手的将军们也没有学过兵法。
当大家都没有学过兵法的时候,打仗主要就靠的是勇猛,靠的是军队里将军的魅力,而不是计谋了。
事实上,明末的统一战争,打仗的时候使用的计谋,确实没有秦末以及三国时期有名。
秦末和三国,有非常多了不起的军事家,谋略家。
但是元末被后世记住的军事家谋略家似乎很少。
像李善长刘伯温这种,他们其实很少指挥打仗,更多的是战略规划及后勤保障。
这也说明,因为大都是农民起义军互相在打仗,谋略使用上确实非常少。
当朱元璋统一南方后,派徐达和常遇春挥师北伐,攻打元朝正规军的时候,元朝正规军不是也打不赢吗?
事实上,徐达和常遇春在北伐的时候,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实战经验。
另一方面,元朝早就不是什么正规军,而是在和北方农民起义军作战中成为残兵败将,不堪一击了。
所以徐达和常遇春打起来很轻松。
最后就是徐达和常遇春通过实战打出来了。
什么叫打出来了?
一是有了实战经验,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仗该怎么打了。
二是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敌人的弱点是什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打击敌人的弱点。
三是将领在军队中建立了绝对的权威,不用再强调纪律和执行力了。
还有就是徐达和常遇春得到朱元璋绝对信任。
徐达是朱元璋发小,常遇春也被朱元璋认为忠厚老实,因此对他们非常信任。
没有发生过刘邦直接闯进军营中,夺了韩信兵符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