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在院里看到他以后,紧跑两步跟过来,“老赵啊,你朋友到现在都没消息,靠谱吗?”
赵起说:“应该是情况比较麻烦吧,今天估计就能有消息了对了,昨天晚上白家大院没什么动静吧?”
“没有。今天早上来人传信,昨天咱们走了以后,除了几个迷信又胆小的下人想要离开,被我们的人拦下以外,一切如常。”
赵起特意问道:“陈阿清,没想要离开吧?”
“没有,她那么耀眼,那几个下人都是普通的伙计”
徐江正说着话,脸上突然满是惊愕。
黑铁的栅栏内,白大伟躺在铺了干草的破床上,仰面朝上,形容枯槁,了无生气。
“他他是不是死了?”一个狱警慌乱地说。
“天……这……昨天晚上还好好的。”另一个狱警赶忙解释。
赵起焦急地拍着栅栏,“打开门,快打开门!”
小麦掏出笔记本,询问说:“昨天有什么人来见他吗?”
莫名死了这样重要的犯人,狱警惊慌失措,“也没人来见他啊,一个人都没有怎么会这样……”
赵起试了一下白大伟的鼻息,发现他确实已经死了。
徐江扯住狱警的肩膀,“去找孙达千过来,快!”
狱警赶忙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赵起摸了摸尸体旁的干草,冰冷、潮湿、一股霉味儿。
徐江打了一个寒颤,“我去,这间牢房怎么这么冷?”
验尸完毕,孙达千一边收拾工具,一边疑惑地说:“真是奇怪,刚开始听说这事儿,我还以为是中毒。现在看来,他是病死的啊。”
“病死的?什么病这么急?”
“不好说,我从没见过相似的病例。你们看,他的五脏六腑几乎都发生了病变。这里是他的肺,里面都是积水。如果是正常的患病过程,他早就躺在床上不能动了。”
徐江倒吸一口凉气,“这么邪门?”
“我也觉得邪门。我之前和你一起去白家调查取证,见过白大伟。那时候他虽然满面富贵,神色哀戚,肝肠寸断,但是根本没有病气,明明是个长命的长相。”
孙达千突然一拍脑门,“诶,我想起来了!很多很多年以前,东面有的地方爆发了一种很可怕的瘟疫,和这个有几分相似。据说那种瘟疫里,受感染者的内脏全都在几天,十几天内发生严重病变,然后迅速死去,悲惨至极。”
徐江说:“哦哦,我也听说过,那时候我才几岁大,大人们都说,那些被感染的地方,整个村子都死绝了。尸体到处都是,堆满了路边,野狗都不吃,特别毛骨悚然”
赵起没有说话,戴上一副手套,又用一块布掩住口鼻,上前查看白大伟的尸体,“他的尸体还有一丝丝温度,还没有凉透,说明他是后半夜死的。那种瘟疫,需要几天或十几天才能死亡,他只半个晚上就死了”
“对,太奇怪了。像是病死的,进程又太快。”孙达千擦了擦额头的汗,“不过还是尽快把这尸体焚烧掩埋了吧,万一真是瘟疫,就麻烦了”
孙达千话音刚落,严秘书就带人走进来了。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的一丝不乱,一边嫌弃牢房脏乱的环境,一边满眼笑意地看向赵起:“hello,captain zhao,你怎么在这儿呢,大清早的,让我一顿好找。”
赵起淡淡地说:“严秘书,什么事?”
“nothing,就是局长听说你把白家老爷也抓起来了,让我过来看看,没什么事就先把他放”
严秘书的眼睛刚刚落在白大伟被尸检过的尸体上一秒钟,就闭上了嘴,脸色变得比猪肝还难看。
徐江调笑道:“放他走,他也走不了了。”
严秘书原地跺了两下脚,“不是死了?why?”
“嗯呐,死了。”徐江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怎么死的?局长特意让我来……这……”
孙达千刚要开口说明,就被徐江拦住了。
随后,徐江把白大伟的死因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顿,着重描述了内脏病变的样子。顺便拓展了一下当初瘟疫爆发,尸体到处都是,根本没人掩埋,都是慢慢腐烂。病变死的尸体,堆在路边,野狗都不吃
说的那叫一个生动形象。
“呕”严秘书一个顶不住,直接吐了。
吐完,转身就溜了。
“小样,治不了你。”徐江得意地说,随后转过头问赵起,“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赵起正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他办公室的警卫突然拿着一张电报赶来,“赵队长,来了来了,你说的电报发来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赵起一扫阴霾,激动不已。
但在看完电报内容后,他再次皱起了眉头。
电报上说,没有打听到惠南有叫陈溪阴和陈阿清的人,天禾村也早多少年就已经没有了。
按照陈阿清的描述去查,根本什么都没查到。
但惠南很久以前发生过一件和她的描述颇为相似的事情:在十八九年以前,惠南曾爆发瘟疫,死了很多很多人。其中有一户陈姓的大户人家,除了一个当时没在家的独生儿子,全都死掉了。那个活下来的儿子叫陈明曜,留洋归来时,已家人尽亡。伤痛欲绝下,变卖所有家产,北上闯荡,从此杳无音信。
这件事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整个大家族只活下来那一个人,是何等的幸运,能避掉那灭顶的灾祸。
孙达千把工具箱背在身上,探过身子也来看电报上的内容,“什么东西,能让你也惊讶成这样子?”
粗略地扫视了一遍,孙达千若有所思,“陈明曜明曜,或为月明星稀,日星隐曜之意。是个好名字……但是……”
徐江也凑过来,一边看电报,一边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孙达千嘀嘀咕咕,“不知道是不是我联想太多了……有这样一句诗:落日扁舟万古心,半山明耀半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