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效朝廷、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江山百姓。
没有人敢顶着皇帝的不喜进入书院。
谁也不知道,皇帝知道他们出自济民书院后,会不会恨屋及乌。
王翠花一脸苦笑:“那时候济民书院的学生老师走的走,散的散,留下来的,只有寥寥几人,学生一个都招不到,而来的老师,只有你一个。”
平先生语气复杂,他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来了济民书院。
可那时候,济民书院的危机很快就化解了,大家都以为是书院的人脉起了作用,大家提起来也只是感慨,济民书院不愧是济民书院。
可是听翠花的话,当初的事似乎另有隐情。
“我正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化解皇帝的怒气,这时候,柔馨郡主找到了我。”
她不禁再次想起那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
对方看起来除了美貌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那时候她放浪形骸的名声已经初初展露,人人都觉得她就是个贪花好色,没有出息的皇室子弟。
可王翠花知道,不是。
不过,她这些想法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
她依旧记得,柔馨当时的模样。
明明年纪也不大,但行事却堪称老练。
她目光之中,又坚定,还有……野心。
“她跟我说,她能帮我。”王翠花怀念道。
可是,她能怎么帮?
她也只是个郡主罢了。
她看出来王翠花的不信任,可是她没有解释,只是漫不经心地跟她说:“你只需要告诉我,你需不需要我帮忙。”
王翠花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点了点头。
“好!那么,请王院长记得,你欠本郡主三个人情,希望你履行的时候,莫要推辞。”
王翠花不在乎什么人情,因为她根本不觉得柔馨能做到。
可是十日之后,皇帝忽然赐下一块匾额,写的是“济民书院”四个字。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牌匾,而是态度。
皇帝消气了。
王翠花大喜过望,四处奔走,为济民书院招收学生。
或许如今的济民已经不如当初的济民,但是不重要,书院的存在本就不是为了成名,不是为了荣光,而是为了朝廷百姓培养人才。
“所以,我真真切切欠柔馨郡主两个人情,这张副牌是履行的第二个。”
“三个人情?”平先生嗤笑,“她这是狮子大开口啊,说不定是想要你给她卖命一辈子。”
王翠花摇了摇头:“不,不是。”
“阿平,你对卭京的每一个人,偏见都太重,”她的神情尤其认真,“你可知,她对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什么?”
平先生不以为然地扯了扯嘴角:“是什么?”
“她让我,重新开始招收女学生,并且将这一条写进院规。”
平先生愣了愣,但很快又不屑地开口:“可是第二个条件不就是要副牌了吗?”
王翠花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那是她应得的。”
平先生冷哼一声:“随你。”
他转身欲走,却被王翠花叫住:“一会儿去帮我把鸡喂了,你哥下午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