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阳已经开始想养鸡了。
他真的好馋!
好想吃肉!
薛阳觉得他浑身上下没一个细胞都在叫嚷着想吃肉。
可能是肉瘾犯了。
明天官仓放粮,那两个道姑又说凭借清水村户籍可以每月买一百斤平价粮。
薛阳家人少,吃不了这么多,正好可以跟别人换一些粗粮,养点儿家禽打牙祭。
吃完晚饭,内心憧憬着鸡腿,扣肉,烤鱼,薛阳沉沉地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清水村就热闹起来。
一个个推着独轮车,带着麻袋揣着户籍就往镇上赶。
薛东海和薛宏带着几个小伙子赶着牛车也加入了队伍。
路上很多其他村子的人汇聚成了一条灰色的河流。
但到了官仓的分叉路,清水村的纷纷往东街拐弯。
“你们走错路了,官仓在这边儿呢,那边儿没有粮食。”
有人好心提醒道。
清水村的村民们嘿嘿一笑,也不吭声。
找到了挂着红布的铺子,果真里面有人在卖粮食。
“排好队,一个一个来。”里面的掌柜看着一窝蜂涌过来的人群,敲了敲铜锣。
薛明俊递上了自己家的户籍,“我是清水村的,这儿粮食怎么卖?”
掌柜接过户籍查验,然后递给身后两个活计登记,“细粮三文一斤,粗粮三文两斤,细粮限购一百斤,粗粮限购两百斤,要什么粮食拿着袋子去那边交钱。”
然后手一挥,让薛明俊去另一边。
紧接着不等下一个人开口,掌柜的像个复读机一样,把刚才回答薛明俊的话重复了一遍。
复读机的效率极高,不到一个时辰,清水村的人全部买到了粮食。
一个个不可置信地看着车上满满当当的粮食。
说是平价粮,实际上比往年的粮食还便宜两文钱!
当最后一个人从铺子搬出自己的粮食,薛东海想着去感谢几句。
只听见啪啪啪几声,几个活计干脆利索地关上了门,红布也扯了下来,只剩下一个关上门光秃秃的门面。
刚才卖粮的热闹场景像是做梦一样。
清水村的人面面相觑,觉得奇怪,也管不了那么多,兴奋地带着粮食回家去了。
粮食运回来的时候,清水村许多人站在村口神女像下伸长了脖子等着呢。
远远看见车上一袋袋粮食,整个村子的孩子都跑出来了。
一个个围着车子大声叫嚷着。
老人们喜笑颜开,问明了价格之后,更是连连咂舌,三文钱的价格只有那连年大丰收的时候才有的,平时大多都是五文。
大家望向那尊面带微笑的女子雕像,满是感激。
甚至还有些心诚的,不顾暑气,大中午的就跪下磕起了头。
磕头的人群里,最多的是一些穿得破破烂烂的小女孩在磕头,毕竟,如果再没粮食吃,她们就会被卖掉了。
女孩子卖完,就会卖男孩子,毕竟卖掉比饿死强。
薛阳没跟着去买粮,薛老太给了薛阳五只小鸡仔,忙活着给它们搭了个鸡窝。
大黄在一旁看着这几个叽叽叫的小家伙,冷不丁伸嘴叼走一只,撒丫子就跑。
薛阳顿时急了,还没长大呢,你特么慌什么!
拎着小竹条迈开长腿就追。
跑了好几圈无处可逃的大黄只能趴下,乖乖吐出小鸡仔。
好在没捂死,只是沾了些大黄的口水。
拍了两下狗头,捧起受惊的小鸡仔重新放回了鸡圈。
就在薛阳拎着大黄耷拉的脑袋告诫它不许咬鸡圈里的小鸡仔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阳阳,在家吗?有你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