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继续算着,34-20。
“14只。”
“先生,鸡就两只脚,能都抬起来吗?”
姜宁:“胜子说的好,鸡就两只脚,都抬起来了,此时只能一屁股坐地上了。那么此时这14只脚是谁的呢?”
“是兔子的。”胜子得到了先生的赞扬,高兴抢答道。
“对,是兔子的,现在所有的兔子都是两只脚着地的,那14只脚是多少只兔子啊?”
这道题他们学过,孩子们迅速算着,142。
“7,7只兔子。”
“非常好,所有一共有多少只鸡啊?”
20只头,20-7。
“我知道了,13只鸡,7只兔子。”
孩子们做出了算数题很是兴奋,他们心里琢磨着,下课一定要去试试,吹一声口哨鸡会不会抬起一只脚。
还有的孩子们已经想好去哪里抓兔子了,他们要把兔子放进鸡圈里养,到时一块训练它们。
鸡圈中的鸡扑棱着翅膀,仿佛预感到了它们未来苦难的日子。
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日日抓兔子放进鸡圈,非要训练它们听哨抬脚的能力。
被爹娘骂了,他们就趴在地上数脚,而后显摆道:
“我只知道有多少只脚,多少只头,就能算出里面鸡和兔各多少只?”
爹娘们挠挠头,“你直接数几只兔子几只鸡不好吗?”
“那不行,没难度。
再说要是给鸡和兔子都穿上一样的衣裳,你们就数不出来了,我们能算出来。”
爹娘们:还给鸡穿衣裳,有布也不能这么浪费啊。
不过,爹娘们成功弄清楚了鸡兔同笼的算法,经过孩子们日日的灌输,他们也会算这道题了。
话说回来,学堂上,姜宁又给孩子们出了几道类似的题,孩子们都能迅速准确的算出答案。
姜宁望着孩子们很是欣慰,直接放孩子们的假。
“大家好厉害,下课了,玩去吧!”
“抓兔子去喽!”孩子们欢快的跑出学堂。
姜宁和景澈、康老三人继续算数,三人轮番出题,一块做题。
几轮下来,康老连败。
不是景澈赢,就是姜宁赢。
康老一脸便秘色,嚷嚷着:“不算了,你们俩太欺负人了!”
不行,他得回去好好研究研究,以后定回来大战这俩孩子!
“哈哈,走吧,我们去山里逛逛。”
康老离开,姜宁带着景澈满山的跑。
“你看,这就是松茸,特别鲜,可好吃了。”姜宁指着山上的一种蘑菇兴奋道。
“你喜欢吃,我给你采。”景澈蹲地上就要采蘑菇。
“你会采蘑菇吗?”姜宁好奇凑了过去。
景澈没回答,直接拿刀把那一块土地都割下了,连蘑菇带土,完好无损。
“呃……”
姜宁见景澈认真“摘”松茸的模样,话音一转,赞扬道:
“还不错嘛,带下山还在土里,绝对新鲜,还可以拿回去种花盆里,想吃随时都可以吃。”
就是不知道采完松茸,山会不会矮上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