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的,我支持运送京城。”
“听二少爷的。”
“我们能吃饱了,也该让保护我们的兵卒们吃饱了。”
乡亲们很通情达理,没一个舍不得的,大家热烈响应,一致赞同。
京城也是他们的家乡,他们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去看看,故土难离啊。
逃荒路上,大家看到了太多的惨剧,他们能吃饱了,能帮就帮些,当积德了。
姜宏远:“银子方面,足够孩子们读书了,但恐怕无法给大家发银钱了。”
乡亲们:“发什么银钱啊,给孩子们读书就够了,再说我们打铁都挣银钱了,很知足了。”
“谢谢大家。”
姜宏远感动,他们五行山的乡亲们比朝廷有良心,比皇上有良心啊。
朝廷都不舍的给京城这边调拨一粒米,他们穷苦百姓却慷慨大方,从牙缝里,从孩子们的书本里省出来几百石粮。
当然,只支援粮食显然是不够的,还得多送些武器。
“我们打铁组近日打了很多的武器,需要人组装,组装人员同样给发工钱,装一个三文钱。
银子会在运送粮食之前发放,这样各家也好买些生活用品,布匹之类的。
大家有什么需要的,我买书本笔墨时会帮着一块买回来。”
乡亲们正想说不用银钱,干些活都是应该的。
族长叔却想得通透,大家有银子挣,才能生活的更好。
于是提议道:“我们先一起收地种田,忙过了这几日后,再全力制武器,壮劳力打铁,妇人组装可好?”
“嗳,好。”
五行山全体人员,拼命劳作,种田制武器,为支援京城做着最后的准备。
姜宏远派族长叔去京城看看,那边怎样了?
希望景澈能再坚持一下,朝廷很快就会派人与鞑子和谈。
只要在谈判前京城固若金汤,就能保下京城。
乡亲们收地种田,打铁组装,干活干得不亦乐乎。
下了学堂,孩子们围在自家爹娘身边,愉快地帮着算数。
“瓜娃子,你帮娘算算,我今日挣了多少文了?”
“一二三……,娘,你今日组装了十个了,挣了三十文了。”
“哎呦,这才一上午,我就坐着不动地方,就挣三十文了?这银子也太好挣了。”
“生子啊,你帮娘算算,娘今日挣多少文了?”
“娘,你做了九个了,是二十七文。”
“哎呦,我咋比瓜娃子娘少挣了三文呢,可不行,得快点。”
大家你追我赶,谁也不想落在后面,要不别人家都添置布匹,做新衣了,只她家不够买布的,多丢人。
乡亲们纷纷让自家孩子帮着算数,一会算一遍,听着数额的增加乐得嘴都合不拢。
以前也知道挣银钱了,但他们不会算数啊,根本弄不清每日挣了多少。
这回有个会算数的娃在身边,实时报数,听着就让人心里高兴。
“还得读书啊,读书好。”
“娃以后考不上进士,也能当个账房先生了,算数真快啊,张口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