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以后我们所有组,午休时间都开课,大家一块读书认字。”
“嗳,这样好。”
“哈哈,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大家来的快,去的也快,姜宏远院子里,转瞬空荡荡了。
姜宏远出了书房,江燕走出卧室,俩人正好在院中碰上。
“他们来找你是读书的事吗?”
“她们也是为读书而来?”
夫妻二人携手进了姜宁的院子。
“宁儿啊,爹都答应了。”
“宁儿啊,娘也答应了。”
姜宁傻眼,她为何只收十二岁以下的?
一则,十几岁的孩子是家里重要劳动力了,二则,人太多她一个人教不过来啊。
姜宏远也知道闺女的意思,她分身乏术啊。
于是出主意道:“宁儿啊,以后你中午下课后,给乡亲们一块讲讲呗,就是认识几个字,不用像教孩子那样每个人都照顾到。”
姜宁:“爹,我是个有原则的人,要么不做,做就做好,哪能糊弄了事呢。”
江燕心疼闺女辛苦,有些后悔一时爽快。
“都怪我嘴快,没想那么多就答应了,全村一块听课也不现实,这么多人,宁儿一人讲,也听不清啊。
再说,各个组离得远,大家来回跑,也耽误事。
要不我们俩也开课给大家讲讲?再叫上族长叔,百草等几个识字的,多开几个识字班。”
姜宏远为难道:“我们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不利于大家一块学习。
再说,闺女讲的太好了,通俗易懂还有趣,我们让大家死记硬背,几日学生就跑光了。”
他是明白了,乡亲们想读书都是被宁儿趣味教学吸引来的,他望着闺女尴笑:
“我家宁儿不愧是师范专业毕业的,课讲的太好了,让全村人都有了读书的欲望,厉害。
嘿嘿,乡亲们都奔着你来的,你得负责安抚啊,帮爹想想办法呗。”
姜宁无奈,苦涩的点头,她给自己找了份大活啊,以后是别想躺平了。
不过姜宁是个不服输的,还就不信她做不好了?
全村人都识字,也是好事嘛?
姜宁拄着胳膊,突然,唇角微扬,笑靥如花。
次日,早练结束后,姜宁带着她的学生们朝学堂走去。
“你们看,鸟。”
“一鸣惊人。”
孩子们纷纷朝晴朗的天空望去,姜宁也扬起脖颈,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对鸟儿双宿双飞。
姜宁鬼使神差地脱口而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孩子们一双双纯净清澈的大眼睛,滴溜溜的望着她。
“我知道,这是诗。”
“先生,什么意思呀。”
孩子们追在她身后,不停地追问。
姜宁快步走进学堂,望着一排排的小萝卜头,她好像不该提这句诗。
算了,孩子们好奇就讲讲,反正古代关于美好爱情的诗那么多,小孩子也得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