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笑着说:“以后你们也要多倒油,不要怕浪费,咱们的菜是卖给富人的,品质必须有保障。”
接着一样一样给大家演示,今天先学炸鸡类,其实炸鸡做法都差不多,无非是形状不同,再就是有些菜品调料微调整。
“第一道菜,炸鸡排。”
“第二道菜,鸡米花”
接下来是炸全鸡,上校鸡块,炸鸡翅,炸鸡腿,吮指原味鸡……
大家看得眼花缭乱,虽然都差不多,但每样配料不一样,她们有些心虚,主要不敢上手练习,这些东西都太珍贵了,她们怕做不好浪费了。
“没关系,每人做其中一样,你们做,我看着有不对的地方会告诉大家的,别紧张,现在是自己吃阶段,没有客人。”
每人做一样,只要有一人牢牢记住自己那道菜的做法,课下时间大家就可以互相交流了。
姜宁才不想累死累活,教会每人每一道菜呢。
姑娘们很珍惜这个机会,学的满头大汗,不敢分神,这么贵重的东西,可不能浪费。
效果很不错,只上手一次,味道就不错。
“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做的那道菜的步骤,一会好教给其他姐妹。”
说着姜宁又拿出了土豆,姐妹们好奇的望过来,这是什么菜?
“这是土豆,我们学两道菜,薯条和土豆泥。”
姜宁从削皮,切条开始示范,大家有了炸鸡的基础,这个不算难。
难的是汉堡,面包不好做,姜宁准备把这个放后面教。
烙饼姑娘们都会,先学嫩牛五方和老北京鸡肉卷。
最后又教了熬制番茄酱。
“大家都非常优秀,今日教学任务超额完成”,姜宁带着大家鼓掌。
姐妹们擦擦额头的汗水,会心一笑。
她们不怕累,这一日,她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充满了惊喜与希望。
姜宁给大家准备好几份食材,“大家不要怕浪费,多多练习,熟练掌握,才不会手忙脚乱。”
这几日是山丘村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有吃不完的美食。
其实一个孩子也就分到一两块,但孩子们从没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满足的满村子疯跑。
另一头,姜宏远领着赵离等一众壮劳力在颠大勺。
汉子们捧着家里的大锅聚在梁老三家的院子,江家院子早被姑娘们占了。
姜宏远训话道:“不要听信君子远庖厨那一套,什么男人要远离厨房,都是屁话!
我们男人要顶天立地,如何顶天立地?就从疼媳妇开始。
我们能担起来的活,就不能留给媳妇干,人家嫁给我们这么多年,吃糠咽菜,生儿育女……”
围在梁家院子偷看的妇女,个个抹眼泪,她们女人这辈子从没被别人这样认可过。
男人们心里愧疚,他们和阿郎比,差远了。
要不人家厉害呢,人家仁义,就冲这疼媳妇的劲,也该得上天庇佑。
从此,山丘村又流传着一种说法,疼媳妇能聚福,是发家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