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大臣暗暗松了口气,别看唐仲平被贬为庶人了,爵位没了,可那也摆脱不了是皇子的事实啊。
这事着实不小,眼下圣人语气平静,没有当场发怒,便是一桩幸事了。
“把韦氏,还有……仲平的尸身,送进城来吧。”
“臣,遵旨。”
典牧令忙表功道:“臣昨夜就已叫人连夜备车装敛,运往城里来了,清晨时已在城下遇见,很快就到了。”
“嗯!”贺兰曌淡淡地应了一声。
太仆寺卿见状,便带着属官小心翼翼地告退了。
亿岁殿上,珠帘之后,贺兰曌也不知在想什么,始终静静地坐在那里。
只是原本挺拔的身影,悄悄地佝偻了下来。
殿上女官、宦官俱皆不敢言语,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
过了许久,贺兰曌苍老的声音才再度响起:“传朕口谕,着大理寺索立言,即刻入宫。”
……
唐治佯装无事地巡阅国子监,并当众发表了一番讲话。
只是他心里清楚,唐仲平之死很快就要传开,为了避免到时候走的狼狈,所以刻意压缩了演讲内容。
不过,简洁的发言,倒是给国子监的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感觉皇太孙不亏是武将出身,虽然现在还不清楚他的文治能力究竟如何,但这种务实的态度,倒是给人予极大好感。
没错,别看唐治在普通百姓中威名赫赫,但那一方面是靠着大量话本儿传奇内容给他营造的流量,另一方面也是百姓们津津乐道的武功,给他推出来的无上名望。
可是在社会的中层、高层,尤其是士子文人之中,他们最看中的,也需要再观察的,是唐治的文治能力。
这才是一个帝王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标准。
而在这方面,现在还看不出唐治的能力来。
这也是唐治现在开始着手往士林、往国子监渗透影响的最主要原因。
演讲已毕,唐治被国子祭酒,国子司业、国子丞、主簿、录事,还有众多的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簇拥着,正在谈笑风生,忽见小高公公急急走来。
唐治心中一沉,消息来了。
但他还是恍若未见,直到小高公公到了面前,恭请他立刻入宫。
唐治这才佯作惊讶道:“今日来国子监,圣人是知道的,这是有什么急事召见。”
小高公公赔笑道:“奴婢不知,奴婢只是奉圣人口谕,传话给皇太孙殿下。”
小高公公没有当众说出,这定是祖母的意思。
可……明明瞒不住了,祖母这是想做什么?
唐治心中急急思索,面上却仍是谈笑风生。
既然他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就只能是这样的态度。
“今日国子监之行,孤甚是满意。众卿为国选材,当不拘一格,用心培养。今圣人有诏,孤得马上进宫了。待来日再往探望众卿。”
唐治含笑拱了拱手,众学官连忙还礼,然后把便唐治客客气气送出国子监。
皇太孙仪仗启动,直往宫城而去。
与此同时,令月公主、唐齐唐修唐小棠,还有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一一得到宫里传谕,纷纷往宫城而去。
唐治的仪仗到了午门,立即叫人停下,举步入宫。
以他如今身份,是可以宫中乘辇的,但唐治从没主动要求享用这一殊荣,而是快步而入。
入五凤楼,过乾元门,在万象神宫前,唐治赫然看见,令月公主,还有他的兄长妹子,以及一身布衣的韦氏,正站在那里。
唐齐唐修和小棠,已哭成泪人儿一般。
唐治心中便是一沉,他们怎么恰巧都在此处撞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