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尼师请稍候,待婢子入内问问。”
道妍儿展颜一笑,将两位尼师请进正堂坐了,道妍儿便去了书房。
到了书房前,道妍儿娇声道:“殿下,梵音如露两位尼师求见。”
“哦?请她们进来。”
室中,唐治收好手札,坐正了身子。
道妍儿得了准信,便回正厅,请两位尼师跟她到书房。
书房前两名锦衣侍卫拉开障子门儿,将两位尼师让了进去。
唐治起身,请她们坐了,笑道:“这么晚了,两位尼师有事么?”
他打个哈哈道:“本王正在处理一些公务,此时却是不能抽身与两位尼师辩经啊。”
梵音微微一笑,道:“大王,贫尼与师妹来,是想问问,大王在瓜州还要待几天。”
唐治一怔,道:“梵音师父为何如此问?”
梵音道:“是这样,贫尼与师父,想向大王告辞一段时间,我们想去敦煌走一走。”
如露心直口快,道:“久闻敦煌崇佛之风盛行,乃我教一大圣地,贫尼和师姐既然来了左近,所以,想亲自去看看,故而来向大王辞行。”
唐治这才恍然,略一思忖,笑道:“其实两位尼师不必这么急的,本王一直在等罗克敌和迦楼罗的回信儿,只要确定他们已收复狐胡,站稳了脚跟,禅门就可以向西域发展了,也未必就从敦煌开始,来个腹里开花,又有何不可?你们如今要去敦煌,本王不便派兵保护,只怕……”
梵音笑靥如花,合什道:“平素里,只与殿下辩论经义,只怕是让殿下忘记了,我与师妹一身武艺,自保之力还是有的。”
唐治诚恳道:“两位尼师一身武技惊人,本王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如露黛眉一蹙,道:“大王,西域也不至于乱到这般地步吧?我听说,沙洲之内百姓,多赖东西通商,因此对行旅非常友善,更何况敦煌向佛之风甚盛……”
怎么就碰上这么两个不知人间险恶的小尼姑啊。
唐治无奈,只好实说了:“如露尼师所言不错,如果是一位老师父,带着一个小沙弥,要去敦煌便去,本王自也不会担心。只是两位尼师正当妙龄,形容俏美……”
呃……这一说,梵音如露都有些尴尬了。
本来,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那是开心的事。
但她们身份特殊,听了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梵音微羞道:“大王美意,贫尼与师妹心领了。不过,贫尼自信,等闲三五七人,也近不了贫尼的身。宵小之辈,总不会成群结队吧?”
唐治眼见劝不得,只好道:“既如此,那本王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如果两位小师父执意要去,那么……最好是做些伪装,毕竟更加安全嘛,比如贴个胡子,戴个假发……”
那时代,假发挺常见的。
假发最初的出现,是在重大祭祀场合时,为了更显庄重,烘托神圣气氛,所以会弄些平时不可能会采用的稀奇古怪的假发发式,套在真发上,祭祀后再摘下。
后来便渐渐发展成日常装饰性的假发了。
如露一听贴假胡子,甚觉有趣,开心地道:“好啊,多谢大王指点。师姐?”
梵音一想,我们是去看看敦煌模样,考察一下那里有哪些门派,我们若西来,该如何迅速融入其中,换了便装、加以矫饰,也没什么,便欣然应允下来。
唐治笑道:“那成,我叫人帮你们准备这些吧。”
唐治便换进一名锦衣秘谍,叫他们帮着准备,梵音如露高兴地告辞而去。
她们刚走,便有一名侍卫匆匆进来,贴着唐治的耳朵,悄悄低语了几句:“大王,玉门关守将派人,引了几个敦煌来客,已到府门之外……”
唐治一双剑眉,蓦然扬起。
……
次日早起,瓜州刺史叫人精心准备的丰盛素斋送进梵音如露的客舍,二人用完早餐,仙丽雅和道妍儿便送来了两套西域胡儿的袍服,还有佩刀、假发、假胡须等,好奇地看着她们。
如露请两位姑娘帮忙打扮起来,眉描粗些,戴上假发,贴上弯钩胡须,穿上胡儿长袍马靴,住那儿一站,分明便是两个长身玉立的俊俏胡儿了。
道妍儿不禁抿嘴笑道:“两位尼师这一打扮好生俊俏,这要是出去,不知要迷倒多少姑娘。”
如露嘻嘻一笑,把弯刀往腰间一挂,兴致勃勃地一拉梵音:“师姐,我们走,向大王辞行去。”
仙丽雅吃惊地道:“两位尼师这是要走么?”
此时唐治正在卧室正厅里,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侍卫通禀之后,梵音和如露便走了进来。
如露挑了挑眉,顺手摸了摸上翘的小胡子,学着男人模样,向唐治长长一揖,声音也故意压着,变得中性起来:“唐治大王,承蒙款待。我兄弟二人,今要往敦煌去了,特来向大王辞行。”
梵音叹了口气,看着爱玩的表妹,又好气又好笑。
唐治抬起眼皮,瞟了她们一下,似笑非笑地道:“我看,两位小师父不必辞行了。”
如露一呆,直起腰来:“为什么?”
唐治喝了口羊奶,叹息道:“因为,我也要去敦煌,咱们……何不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