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安乔也不觉得,李延会破例任用女将女官,自古以来,会给女子官职爵位的朝代少之又少。
她们绝大多数的荣誉与丈夫子女父亲兄弟紧密相连,即便自己立功了,到最后这荣誉功劳多半落在夫家娘家身上。
李延前世今生都没有体现出选贤举能的能力,不论出身,不论男女。
对荀安乔的话,秦衡光不置可否,“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安乔姑娘可以考虑做第一人。安乔姑娘这般本领,到哪儿都能发光,大王正是用人之际,若将军有意归顺,我保证将军会有不一样的前途。”
前途?
荀安乔颇为讽刺地笑了一声,“玄熙公子好像还是听不懂我的话,我不可能降了李延,同样,阳新关我会一直守着 ,直到明主降临。无论如何,我是朝廷的女将,天子厚待荀家,我怎能背信弃义?”得不到重用是一回事,可大兴皇帝一样给予了荀家富贵荣华,荀弘自幼深受荀父影响,要忠君报国,她要投降归顺了反王,摆明了跟荀弘过不去。
荀家世代忠烈,万不可做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
荀安乔亮出自己的底牌,“我哥忠心于朝廷,我即便有再多不满,也不会与哥哥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李延不是天下之主,也无英明非凡的领袖气质,要荀安乔头投降,难于上青天。秦衡光的劝降再次失败了。
“安乔姑娘,你我的和谈,不必太过拘谨。”
话说到这份上,已然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不过秦衡光私心不愿与荀安乔闹得太僵,主动开口缓和气氛。
“玄熙公子,你们男子风光时挥斥方遒,落魄时隐退江湖,而我们女子,想做什么都不容易。”
说到这里,荀安乔隐有惆怅之意。前世她奋斗到最后一刻,才让自己获得了最高的待遇。
偏生,世人歌颂她的功绩,总不忘说些酸话,女子的成功,总是难以摆脱世人的偏见与更多艰难的考验。
秦衡光点了点头,“这一点我明白,安乔姑娘胸怀大志,光明磊落,有非同一般的才干,这是很多人比不了的,即便是放在男子里,安乔姑娘也是出类拔萃,无人能及。”这是他的心里话,荀安乔英勇善战,排兵点将皆有将帅之风。
“我自认活了这么些年,也算是一个英雄豪杰,要我归顺也不是不行,除非……”荀安乔顿了顿,“你们西夏的大王不再是李延。”
此话一出,秦衡光从起初的欣喜,转成了惊讶。
荀安乔对李延何止是不喜欢和讨厌,那简直到了憎恨的地步了。
“这……”秦衡光做不了主,他聪颖灵秀,偏偏是这种事,出乎他的意料。
荀安乔见状,不知为何心情大好,嘴角上扬,“怎么?不行吗?你们夏军有意和谈,连这小小的条件都不能答应,那么我们何必握手言和?直接战场上见吧, 我反正是不介意和夏军大打一场的,就是不知道 秦将军你有没有这机会和我交手了。”
她指的是连达春下诏书逼秦衡光从前线撤兵这件事。
秦衡光为此头疼,“就算不是他,若换成连达春,这和谈我看也是妄言。”
连达春也不比李延靠谱多少,做事做人不得人心,迟早会被赶下台。
所以,荀安乔这么说,已摆明了态度——拒不投降。
“玄熙公子,”眼见着把秦衡光逼到绝路了,荀安乔忽然松了口,“要我归顺,我倒不是不能接受。条件我已摆出来了,就是不投降李延连达春任何人, 你们落龙寨终究只是反王之一,我不能相信你们为天下百姓换来太平。这些年,大大小小反王都来攻打阳新关,全被我和哥哥击退,这里面不乏仁义之师,但我依旧不相信他们,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个也是她心中所想的,一个不能给天下百姓和平的君主,谈何效忠呢?
秦衡光头一次陷入了无言以对的局面。
“一个英明仁义的君王,底下的大臣却不一定是个仁厚的。”荀安乔语重心长,“若想保证天下太平,仅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千千万人共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还要行之有效的体系制度,相关的政策,不至于太过死板僵硬,我想,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才真的有所好转吧。”
古往今来,那些出名的仁君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们治下的臣民确实过得还不错,那也只是还不错而已。
随着大兴皇帝不断对外发起战争,又四处建设宫殿修长城运河,民间舆论哗然,不堪重负。
起义的反王一波接着一波,有的称霸一方有的昙花一现,其实归根到底,他们或许一开始是真的过不下去了,但到了后来,逐鹿中原的野心占据上风。
李延是其中之一,抛开李延前世的操作不提,仅从才干而言,落龙寨有今日之势力,离不开李延的努力。
但是,李延是为天下百姓谋求和平吗?
这一点不用荀安乔说,秦衡光也能果断回答——不是。
说白了,都是渴望当皇帝的,干嘛扯大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