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不得国师突然送来这么一个神像呢。
他吞咽口水,状似无意的说道:“先生纯孝,也是你家中老祖母心存善念,只不知,这梁地如你老祖母这般的人又有多少呢?”
“国师大善,救梁地数十万百姓,尤其梁王城,据说那里有一片碑林,碑林之上纂刻的皆是当初瘟疫时逝去的百姓名讳,以供后世之人祭奠。”
干得好!
要不是自持身份,张比迁都要爆一句粗口:【干的真特娘的爽快。】
可到底在京师待久了,好好的大将军也染上了文人爱演戏的臭毛病,这话一出,眼圈都红了,连连点头:“好,好,好啊,国师乃天子挚友,更是嫡皇子之师,他的慈爱,老百姓看得见。”
一副狂热的国师粉模样。
果不其然,他这一表态,大汉也跟着红了眼圈:“是啊,若国师还在梁地,定不愿看着老百姓被叛军搞的民不聊生。”
什么意思?
张比迁突然不高兴了。
什么叫做‘若国师还在梁地’,国师那是京师的,是大晋的,是皇帝的,什么时候是你梁地的了?
简直臭不要脸!
张比迁这个老实人内心气的要死,脸上还不能摆出来,得笑呵呵的:“是啊,国师心善,在京师时,更是每日在药圣宫山下布施汤药,今年这么冷,京师都没病死过人。”死的都是老人,那是寿数到了,做不得数。
大汉这下子是真的哭了。
怎么说呢?
就算瘟疫没了,可人身体底子到底伤了,光去年一年,族里就死了十六个,大多是年迈之人,但也有亲近的,年岁差不多的兄弟啊。
“国师回京后,还经常挂念梁地百姓,只是到底有梁王在,陛下也不好过多言语,只时常安慰国师大人梁王乃是慈爱王君,对百姓不会差的,谁曾想……”
谁曾想那些该死的反叛军竟然杀了梁王,夺了梁地。
大汉只觉得这张将军果然不愧是国师信众,说的话熨贴的叫他恨不得与之抱头痛哭。
但张比迁也看出来了。
这大汉恐怕不是所谓的山民,而是某个氏族遗民,但眉目疏朗,眼神真挚,可见也没什么坏心眼,张比迁觉得这人可以用一用。
别的不说,在这山里带带路……还是行的。
张比迁得了个本地人相助,叛军那边也碰到了头疼的事情,其中最叫人头疼的,就是百姓对他们的抗拒,在他们心里,梁地自瘟疫起该民不聊生的,国师来赈灾了又如何,那可是瘟疫,死掉的人绝对不可能只有几万,甚至在他们的心里,梁地的死亡人数,是国师为了面上好看,所以瞒报了的。
梁地旱情已经持续三年。
三年粮食减产又碰上瘟疫,这里的百姓必定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他们经过周密的调查,觉得在梁地起事是最好的,这边流民多,百姓苦,梁王府又差不多死绝了,只要杀了梁王,就能起事,可偏偏,他们遗漏了一点,那就是这群人,特么的早就有了信仰!
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点儿都不匮乏!
相反,因为范婉的传教,他们更信奉道法自然,觉得众生皆苦,他们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命运抗争,而不是与人抗争,除非叛军能拿出比朝廷,比梁王更大的好处来,否则的话,他们才不会相信叛军的鬼话。
梁王给了他们救济粮,派了农事官指导他们种植旱地作物,朝廷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将他们从瘟疫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国师给了他们心灵的安慰,让他们能够享受心灵的寂静。
所以说,叛军能给他们什么呢?
什么都不付出就想要他们出生入死,简直痴人说梦。
是的,范婉什么都没教会这群老百姓,只教会了他们什么叫做‘不见兔子不撒鹰’,在梁地上,梁王有功,朝廷有恩,就连她这个国师,都有敬,唯独对这群叛军,没有尊,只有恨。
好容易平静安定下来的好日子,被这群人给破坏了,还叫他们追随?
异想天开!
所以现在叛军面临一个很严重的局面,那就是……他们征不到兵了。
将帅三千却无兵丁一人。
从京城来了梁地半年有余的叛军头子麻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