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右丞耿通、浙江按察使周新,两大直臣联手,工作效率极高。
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把原锦衣卫指挥纪纲及其党羽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事情,彻底查清。
原锦衣卫指挥纪纲及其党羽,自然被朱棣毫不客气的诛杀,好在年关将至,朱棣心情好,破天荒没有株连;
也算法外开恩了。
同时纪纲之事,还涉及到两股势力:
其一、赵王朱高燧;
赵王之前是锦衣卫最高指挥官,纪纲是他的副手;
虽然日常事务大都是纪纲处理,但进过耿通、周新两位铁面无私的臣子核查证实,纪纲的不少违法行为,都和赵王逃脱不了干系;
尤其是上次赵王趁朱棣病重,意图谋反的事情,也被耿通、周新给查了个底朝天;
不过这次两位直臣,不知为何学乖了,并没有把此事直接上奏给朱棣,而是汇报给了皇太孙朱瞻基;
因为皇太孙朱瞻基依旧是审理纪纲等人的主审官,虽然平日里没干啥事,甚至都不现身;
但耿通和周新,依然对朱瞻基很恭敬,而且心怀感激;
当然了,一方面是因为朱瞻基通过各种周旋,把二人从死牢里救了出来,得以官复原职;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二人感受到朱瞻基对自己的信任,简直是无条件无理由的信任;
都说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耿通和周新,对朱瞻基,心悦诚服;
再说了,纪纲的案子,涉及到赵王,性质意义就变了;
皇家的事情,还需要皇家人自己处理比较好;
所以,就算耿通、周新再头铁,也还是知道进退的;
其二、宦官干预有司政事。
耿通和周新这俩饱读诗书的大学子,对历史自然没少研究,宦官误国,从古到今,时有发生;
所以,耿通和周新,原本就对宦官深恶痛绝,平日里见了宦官,都不假以颜色,要么爱答不理,要么冷哼几声;
现如今,在审查锦衣卫指挥纪纲的案子中,发现纪纲和不少宦官有很深的勾结,尤其是被朱棣经常派去外地公干的宦官。
宦官和锦衣卫、甚至和当地官府,狼狈为奸,鱼肉百姓之事,时有发生,甚至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
其实朱瞻基也知道,宦官的问题,源头在于朱棣;